现在位置:首页 > 实用资料 > 生活课堂 > 节日知识 > 二十四节气 > 立秋 >  立秋养生注意事项小贴士

立秋养生注意事项小贴士

阅读: 立秋 我要投稿

立秋养生注意事项小贴士有哪些6R3非凡网

立秋的时期,调养的话最应开始“早卧早起,与鸡具兴”,早卧以顺应阳气之收敛,早起为使肺气得以舒展,且防收敛之太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立秋养生注意事项小贴士,希望对您有所帮助!6R3非凡网

立秋养生注意事项小贴士6R3非凡网

立秋养生注意事项小贴士6R3非凡网

1、忌无病乱补6R3非凡网

无病乱补,既增加开支,又害自身。如服用鱼肝油过量可引起中毒,长期服用葡萄糖会引起发胖、血中胆固醇增多、易诱发心血管疾病。6R3非凡网

2、忌虚实不分6R3非凡网

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症病人不宜用补药,虚症又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之分,对症服药才能补益身体,否则适得其反,会伤害身体。保健养生虽然不像治病那样严格区别,但起码应将用膳对象分为偏寒偏热两大类。偏寒者畏寒喜热,手足不温,口淡涎多,大便溏,小便清长,舌质淡脉沉细。偏热者,则手足心热,口干,口苦,口臭,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脉数。若不辨寒热妄投药膳,容易导致“火上加油”。6R3非凡网

3、忌多多益善6R3非凡网

任何补药服用过量都有害。认为“多吃补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是不科学的。如过量服用参茸类补品,可引起腹胀,不思饮食;过服维生素C,可致恶心、呕吐和腹泻。6R3非凡网

4、忌凡补必肉6R3非凡网

动物性食物无疑是补品中的良剂,它不仅有较高的营养,而且味美可口。但肉类不易消化吸收,若久吃多吃,对胃肠功能已减退的老年人来说,常常不堪重负,而肉类消化过程中的某些“副产品”,如过多的脂类、糖类等物质,又往往是心脑血管病、癌症等老年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饮食清淡也不是不补,尤其是蔬菜类更不容忽视。现代营养学观点认为,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含有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是人体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6R3非凡网

5、忌以药代食6R3非凡网

药补不如食补,重药物轻食物是不科学的。殊不知许多食物也是有治疗作用的药物。如多吃荠菜可治疗高血压;多吃萝卜可健胃消食,顺气宽胸,化痰止咳;多吃山药能补脾胃。日常食用的胡桃、花生、红枣、扁豆、藕等也都是进补的佳品。6R3非凡网

6、忌重“进”轻“出”6R3非凡网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家庭天天有荤腥,餐餐大油腻,这些食物代谢后产生的酸性有毒物质,需及时排出,而生活节奏的加快,又使不少人排便无规律甚至便秘。故养生专家近年来提出一种关注“负营养”的保健新观念,即重视人体废物的排出,减少“肠毒”的滞留与吸收,提倡在进补的同时,亦应重视排便的及时和通畅。6R3非凡网

7、忌恒“补”不变6R3非凡网

有些人喜欢按自己口味,专服某一种补品,继而又从多年不变发展成“偏食”、“嗜食”,这对健康是不利的。因为药物和食物既有保健治疗作用,亦有一定的副作用,久服多服会影响体内的营养平衡。尤其是老年人,不但各脏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减退,需要全面地系统地加以调理,而且不同的季节,对保健药物和食物也有不同的需求。因此,根据不同情况予以调整是十分必要的,不能恒补不变,一补到底。6R3非凡网

8、忌越贵越补6R3非凡网

“物以稀为贵”,那些高贵的传统食品如燕窝、鱼翅之类,其实并无奇特的食疗作用,而十分平常的甘薯和洋葱之类的食品,却有值得重视的食疗价值。另外,凡食疗均有一定的对象和适应症,故应根据需要来确定药膳,“缺什么,补什么”,切勿凭贵贱来分高低,尤其是老年群体,更应以实用和价格低廉为滋补原则。6R3非凡网

立秋物候特征6R3非凡网

我国古代将立秋分为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6R3非凡网

凉风至:刮风时人们会感觉到凉爽,此时的风已不同于暑天中的热风。6R3非凡网

白露降:大地上早晨会有雾气产生。6R3非凡网

寒蝉鸣:秋天感阴而鸣的寒蝉也开始鸣叫。6R3非凡网

诗《立秋》:“一叶梧桐一报秋,稻花田里话丰收。虽非盛夏还伏虎,更有寒蝉唱不休。”6R3非凡网

立秋,七月节。 立字解见春。秋,揫也,物于此而揫敛也。初候,凉风至。西方凄清之风曰凉风。温变而凉气始肃也。《周语》曰火见而清风戒寒是也。二候,白露降。大雨之後,清凉风来,而天气下降茫茫而白者,尚未凝珠,故曰白露降,示秋金之白色也。三候,寒蝉鸣。寒蝉,《尔雅》曰寒螿蝉,小而青紫者;马氏曰物生于暑者,其声变之矣。6R3非凡网

宋时立秋这天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等到“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奏道:“秋来了。”奏毕,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以寓报秋之意。6R3非凡网

立秋意味着什么6R3非凡网

每年8月7日或8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35°时为立秋。立秋的“立”是开始的意思,“秋”是指庄稼成熟的时期。立秋表示暑去凉来,秋天开始之意。是一个反映季节的节气。6R3非凡网

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立秋不仅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也表示草木开始结果孕子,收获季节到了。此时我国中部地区早稻收割,晚稻移栽,大秋作物进入重要生长发育时期。6R3非凡网

古人把立秋当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时刻,一直很重视这个节气。据记载,宋时立秋这天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等到“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奏道:“秋来了。”奏毕,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以寓报秋之意。6R3非凡网

“立秋”到了,但并不是秋天的气候已经到来了。划分气候季节要根据“候平均温度”,即当地连续5日的平均温度在22℃以下,才算真正秋天的时节。中国地域辽阔,虽各地气候有差别,但此时大部分仍是未进入秋天气候,况且每年大热三伏天的末伏还在立秋后第3日。6R3非凡网

尤其是中国南方此节气内还是夏暑之时,同时由于台风雨季节渐去了,气温更酷热,因而中国医学对从立秋起至秋分前这段日子称之为“长夏”。6R3非凡网

立秋的特点6R3非凡网

立秋,意味着降雨、风暴、湿度等,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趋于下降或减少。季节转换,南方地区的降雨量、风暴、干湿度等变化明显;北方地区,这些变化不明显,变化明显的是气温。进入秋季后,在自然界中,阴阳之气开始转变,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萧索成熟,气候开始由夏季的多雨湿热开始向秋季的少雨干燥气候过渡。立秋并不代表酷热天气的结束,所谓“热在三伏”,按照“三伏”的推算方法,立秋至处暑往往还处在“三伏”期间,所以初秋天气还很热,真正凉爽一般要到白露节气之后。热与凉的分水岭在秋季,并不是在夏秋之交。秋天的气候分为两个阶段,初秋“闷热”,仲秋后趋向“干燥”、“凉爽”气候特征。这是一个暑热与凉寒交替的季节。6R3非凡网

立秋谚语6R3非凡网

立秋不立秋,六月二十头6R3非凡网

立了秋,挂锄钩6R3非凡网

立了秋,把扇丢6R3非凡网

立秋三天,寸草结籽6R3非凡网

立秋三天,遍地红6R3非凡网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6R3非凡网

立秋荞麦白露花,寒露荞麦收到家6R3非凡网

立秋一场雨,夏衣高捆起6R3非凡网

立秋栽葱,白露栽蒜6R3非凡网

立秋胡桃白露梨,寒露柿子红了皮6R3非凡网

秋后加一伏,秋耕深,春耕浅6R3非凡网

秋后的蚊子,飞不了几天6R3非凡网

秋后的蚂蚱,还能蹦几蹦6R3非凡网

立秋后三场雨,夏布衣裳高搁起6R3非凡网

立秋之日凉风至,早上立了秋,晚上凉嗖嗖6R3非凡网

早立秋冷飕飕,晚立秋热死牛6R3非凡网

立秋过后,还有,(秋)老虎在一头6R3非凡网

秋前秋后一场雨,白露前后一场风6R3非凡网

立秋下雨人欢乐,处暑下雨万人愁6R3非凡网

立秋处暑有阵头,三秋天气多雨水6R3非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