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班数学教案10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数学教案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感受图形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2、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感受图形组合创新的乐趣。
3、让幼儿尽可能的说出与图形想象的物体,初步学习从一点向多点发散的思维方法,培养初步的想象力与发展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收集不同形状的物体若干、制作课件、请家长多让幼儿见识一些带有明显特征的物品,了解图形特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活动:情景游戏师:小朋友,你们闻到了什么香味?(一间食品超市、一间面包房、一家点心店),我们一起去看看都有什么好吃的美味食品吧!
(二)扩散思维活动师:说一说你们手中拿的.都是什么食品?什么形状?(互相说、个别说)你们看老师手中拿的面包是什么形状的?展示几种食品,引导幼儿说出不同形状的图形特征。
(三)想一想师:在生活中,你还见过什么形状的物品?(幼儿互相争着说)
(四)分类整理活动(出示多种形状的物品)师:咱们生活中有很多形状的物品,如果不小心把这些物品混在一起,那可怎么办?
(引导幼儿区分整理物品,并提示幼儿用贴标签的形式记录自己的劳动成果,并验收区分整理的物品对不对。)
(五)由一点向多点发散思维活动1、师:刚才我们认识了这么多不同形状的物品,你还能说出几种不同形状的物品吗?(个别幼儿回答)2、课件展示。
师:图形在地上打了个滚变成圆圆的皮球,还会变成什么?(课件演示圆形又变成了自行车的车轮,又变成了圆圆的小汽车,依次利用课件展示长方形的信封变成电话机,又变成了长方形的手机,三角形的风筝变成降落伞,又变成航模飞机。)引导幼儿想象还有什么物品是根据自身的特征变化一下就能应用于人们生活中的。
3、教师继续提问,师:你还想在未来发明创造什么形状的物品,他对人们生活有什么好处?
随着疑问的设置,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并用语言表达出来,充分激发幼儿的创新想象力。
(六)操作活动师:小朋友们,图形娃娃很喜欢和你们一起玩,现在请你们和他们一起玩吧!鼓励幼儿自由添画、拼贴、剪纸、捏泥,体验创作的乐趣。
(七)结束活动展示幼儿作品,肯定幼儿的表现,在评价中提高幼儿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八)活动延伸鼓励幼儿下课后,到区角把自己想象到的在未来会发明的物体画下来。
教学反思:
老师能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示活动,以层层递进的设问形式激发了幼儿创新思维的兴趣。在活动中,利用动静结合的方式,围绕“有趣的图形”开展创新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活动,亦能积极调动幼儿的兴趣,使之创新思维能力得到提高。老师只以一名引导者、支持者、参与活动,引导幼儿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发散思维,从中体验到发散思维的乐趣。
大班数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讲述买了什么、用了多少钱,学习用数字和符号记录。
2、引导幼儿用语言讲述出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重点幼儿讲述买了什么、用了多少钱。
难点学习用数字和符号记录。
活动准备
人手一份5元零钱,一个钱包,一个篮子,十二筐分类摆放有标价的商品。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出示10以内钱币,巩固幼儿对人民币的认识。
这里有什么?
它们分别是多少钱请你算算你的钱包里有多少钱?
2、小组活动。
幼儿操作活动。
今天小班老师又要请小朋友到商店买两样东西,买好的`东西请你算一算用了多少钱,再用一道算式把它记录下来。
幼儿分组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3、活动。
请幼儿讲述算式的含义。
展示幼儿记录时间活动作业单
大班数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看图列算式,学习8的减法。
2 . 整体去掉部分应该用减法算式计算。
3. 会口编8的减法数学问题,发展幼儿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4. 进一步提高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及动手操作能力。
5. 引发幼儿学习减法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让幼儿知道整体去掉部分应该用减法算式计算。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1. 复习8的组成
8只小鸟飞啊飞,1只小鸟飞在前面,后面跟着几只小鸟呢?(7只),你是怎么知道的?(8可分成1和7)8还可以分成几和几,以此类推说出8的组成。
2. 组织幼儿学习8的减法
出示课件:
(1)树上有8只小鸟,飞走了1只,树上还剩多少只小鸟?
幼儿说出老师提出的问题:
师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导幼儿说出8去掉1还剩7 即整体去掉部分应该用减法算式计算,引导幼儿列出8-1=7并知道8,1,7代表什么,教师版书。(2)草地上有8蝴蝶,飞走2只,草地上还剩多少只蝴蝶?
教师组织幼儿根据要求列算式8-2=6,教师板书
(3)天上有8架飞机,飞走3架,还剩多少架飞机?
教师组织幼儿根据要求列算式8-3=5,教师板书
(4)小红有8个气球,送给小花4个,还剩多少个气球?
教师组织幼儿根据要求列算式8-4=4,教师板书
3.让幼儿自由创编8的减法数学问题
引导让幼儿口述有关8的减法数学问题,如:姐姐有8颗糖,吃了5颗,还剩多少颗?河边有8条鱼,游走了6条,还剩多少条鱼?等等。
小结:教师根据幼儿已有的经验按照减数从1到7的规律说出8的减法算式:
8-1=7,8-2=6,8-3=5,8-4=4,8-5=3,8-6=2,8-7=1。
教学反思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现生动的生活情景,有助于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加对数学的亲近感,体验用数学的乐趣。
小百科;减法是四则运算之一,从一个数中减去另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减法;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表示减法的符号是“-”,读作减号。
大班数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理解单双数的实际意义,培养数数、统计和比较等应用数学的能力。
2.观察树叶特征,用语言表达自己对树叶的认识。
3.同伴间互相学习,体验探究的快乐。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塑封好的树叶标本若干(陈列在两块展板上)、水笔人手一份。
2.相关表格两张。
3.幼儿初步学过单双数。
活动过程
1.观察树叶,讨论树叶特征。
师:这里有什么呀?
师:树叶里藏着很多秘密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找一找。
师:你发现了树叶有什么秘密
2.叶片的统计与分析。
(1)数叶片,探究不同的数数方法.感受应用数学中数数方法的多样性。
师:请你数数一根叶柄上有多少枚小
叶片?记录下来。(幼儿用各种方法开始数叶片,教师巡回观察。)
师:这么多叶片,你是怎么数的'?
(2)讨论哪种方法又快又准确。
师:小朋友用了很多种方法数叶片.你认为哪种方法又快又准确?
小结:生活中我们在数量较多的东西时,有很多种方法,小朋友可以采用最适合你的方法,将东西数得又快又准确。
(3)分析探索叶片的单双数规律。
师:让小叶片两片两片做好朋友这种方法很有趣,我们一起用这种方法再来数一数。”(幼儿把叶片两片两片联结在一起,然后数一数,教师巡回指导。)
讨论分析: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有的树叶,它的叶片两片两片都找到了好朋友:有的还剩下一片没找到朋友。)
树叶分类:
师:这里有两张表格,我们把都能找到好朋友的叶片送到这张表格里.把还剩下一片没有找到朋友的叶片送到另外的一张表格里,看看会发现什么秘密。
统计数字:
师:都能两片两片成为好朋友的叶片,上面小叶片的数量各是多少?还剩下一片没有找到好朋友的叶片,上面小叶片的数量又各是多少?
分析两类数字的特点:
师:6、8、10、12、14这些数是什么数?7、9、11、13、15这些数又是什么数呢?
师:6、8、10、12、14这些数是双数,7、9、11、13、15是单数。
师:谁有不同的意见吗?(讨论10以上的单双数。)
讨论发现:已经学过的单双数规律同样适用于10以上的数字,拓展已有经验。
3.结束活动。
出示叶片数量是1~5的树叶.建构完整的单双数序列。
师:这里还有一些树叶呢,请把它们放到单数或者双数的表格里去。
总结:今天我们发现了树叶里的秘密,它们的叶片有的是单数,有的是双数。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关于数学的秘密,大家要用心去寻找!
活动反思
充分利用幼儿现实生活中的资源,通过作用于幼儿的活动对幼儿发生实质性的影响,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大班数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幼儿能看分合式列出相应的9的加减法算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听老师口报应用题,列出相应的算式解答。
3、在活动中培养孩子良好的倾听习惯和书写习惯。
活动重点:
幼儿能看分合式列出相应的9的.加减法算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活动难点:
听口报应用题,列算式
活动过程:
一、游戏“开火车”
1、小朋友,今天我们来玩一个“开火车”的游戏。要计算出老师手上的算式卡的答案,火车才可以出发哦。
2、教师出示9的加减法的算式卡,出示相应的算式卡,请幼儿计算出相应的算式,然后带领幼儿玩开火车的游戏。
二、复习9的加减法
(一)复习9的组成
1、小朋友现在我们一起把9的分合式列出来吧。
2、教师与幼儿一起说,教师列出9的分合式。
(二)看分合式列算式
1、小朋友,老师现在请你们看着9的分合式来列出9的加减法算式。
2、(指着分合式“9可以分成1和8”)请小朋友看着这道分合式摆出算式。
幼儿摆,教师写算式1+8=9, 8+1=9, 9-1=8, 9-8=1
3、(指着分合式“9可以分成2和7”)看着这道分合式你能列出哪几道算式呢?
幼儿摆,教师写算式2+7=9 ,7+2=9 ,9-2=7, 9-7=2.
4、(指着分合式“9可以分成3和6”)看着这道分合式你能列出哪几道算式呢?
幼儿摆,教师写算式3+6=9, 6+3=9, 9-3=6, 9-6=3.
5、(指着分合式“9可以分成4和5”)看着这道分合式你能列出哪几道算式呢?
幼儿摆,教师写出算式4+5=9, 5+4=9, 9-4=5,9-5=4.
三、幼儿操作“听教师口报9的加减法应用题列算式”
1、介绍活动要求:今天老师还为小朋友准备了练习本和铅笔,请小朋友翻到没有写的一页,听老师口报应用题,报完一题,你就在练习本上列出算式解答。听的时候一定要记住要自己认真听,别急着写,边听边想这道题应该用加法还是减法。写算式的时候要坐端正,头不能低得太下,注意书写格式。
2、教师口报应用题,幼儿书写算式。
大班数学教案 篇6
教学理论依据
一、根据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中指出,“提倡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知识建构的主体”,所以本活动充分以孩子为主体,让每一个孩子数学逻辑能力得到最大提高。同时他指出,“在教学设计上,教学应该通过设计一项真实、复杂、具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重大任务或问题,诱发驱动并支撑学习者的探索、思考与问题解决活动”,所以,本节活动注重了“挑战性”,即让孩子在模仿规律排序后创新规律,体现在两方面:1、从孩子个别创新到小组合作创新,在合作时让孩子学会协商、分工与合作;2、大班孩子对一种、两种元素的排序已经驾轻就熟,而对一种元素的排序就要从比较隐性的数量、方位等方面创新,这让孩子时刻在不断地挑战与创造中学习。
二、皮亚杰的心理认知发展理论指出,“知识是经常与动作或操作联系在一起的也就是与转化联系在一起的”,他认为儿童正是通过动作,实际摆弄物体而认知世界的,即“思维就是操作”,所以,我在设计中突出了以孩子主动探索为主,让每个孩子都有操作机会并在反复的操作中构建数学概念、感知物体的排列规律。
实施策略
一、根据皮亚杰指出的孩子的逻辑思维发展特点是“依赖于动作和具体事物”的,所以本节活动的主要教学法是操作法,让孩子在拼、摆、粘的过程中学习。二、根据孩子喜欢游戏的特点,我采用了游戏法,在绿毛龟这个游戏中,既锻炼了孩子们的倾听、专注和反应能力,提高后活动兴趣,又巧妙的将活动的核心演绎出来。
三、根据孩子的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中的“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从外部动作到内部动作”,运用归纳法、演绎法,我设计了从集体——个体活动——小组合作、从发现规律——模仿规律——创新规律的层层递进的活动,运用启发探索法不断提升孩子对按规律排序的'认知。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能够发现事物间的排列规律进行排序。
2、能够自己、合作创造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规律进行排序。
教学准备
PPT一张四色小棒各100根绿毛龟、青蛙图片各四张操作板18块黑白方形卡纸各40张透明胶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能够自创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规律进行排序。
教学过程
1、发现规律
(1)听故事,找规律。
在《绿毛龟》这个故事中,当听到“绿毛龟”三个字的时候马上坐下。
(2)观察PPT,讨论,分析、推理,发现孩子熟知的规律,进一步复习孩子们已有的、按物体名称、数量、量的差异、方位排序的知识。
介绍小猫——是个喜欢有规律生活的小动物。
孩子们讨论交流四种规律,并续排。
2、模仿规律
根据PPT中的规律让孩子们用身体动作模仿、续排,活跃孩子们的思维。
3、创新规律
(1)幼儿个体操作,摆出自己创新的规律。
①集体讨论,如何创新规律。
②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创新排列规律。
帮助绿毛龟和青蛙铺小路。
要求:有规律、与众不同。
③作品展示,师幼总结创新之处——数量、方位等方面的变化。
④运用总结的经验再次创新排序。
在原来的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
⑤再次交流、总结、分享。
(2)运用总结的经验进行合作创新排序。
①自由分组,四个孩子一组,分为四组。
②小组讨论交流,商定排序形式。
③孩子们排序,师幼互相检查。
④沿着小路走到小猫家,进一步检查与体验规律的排序。
活动延伸
寻找生活中的规律。
大班数学教案 篇7
一)、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人民币及1元和5元的面值。
2、初步尝试有计划地使用人民币,感知并了解人民币在生活中的用途。
(二)、活动准备:
课件、记录表、人民币、文具若干。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小朋友,再过几个月你们就要上小学了,小学生要用到很多的学习用品,今天,我们就去逛逛文具店,买一些学习用品,好吗?
二、认识人民币
(一)、认识部分人民币的面值
1、买学习用品要用什么?(钱、钞票)我们国家使用的钱(钞票)有一个名字,你们知道叫什么吗?(人民币)
2、课件(出示所有的人民币):看,这些就是什么呀?(人民币)你认识哪张人民币?它的面值是多少?
3、课件(出示数字7):那今天我们要用几元人民币去买学习用品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7元)
(二)、取钱
1、在你们的桌子上,有一个储蓄罐,里面有很多的人民币,现在请你们从储蓄罐里取出7元人民币。(幼儿操作)
2、你取了几元人民币?是怎么取的?谁也用了这种方法?
幼儿讲述取7元人民币的方法:一种是一张5元的纸币,两张1元的硬币(简单认识一下纸币和硬币);一种方法是7张1元的硬币。
小结:原来,7元人民币有两种取法:一种是一张5元的纸币,两张1元的硬币,还有一种方法是7张1元的硬币。
3、请小朋友把7元人民币放到钱包里。(幼儿把7元钱放到钱包里)
三、制作计划表
1、小朋友们已经把钱准备好了,那么你们准备到文具店里买些什么学习用品呢?(请2——3名幼儿简单讲述)
2、出示课件:我们先来看看文具店里有些什么学习用品?这些学习用品的价格又是多少?
3、原来文具店里有这么多的学习用品,它们的价格也是不一样的,我们每个小朋友有几元人民币呀?(7元)该买些什么呢?我们先来计划一下吧!
4、出示计划表:这儿有一张表格,我们可以把想买的东西先来记录一下。
5、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6、集体交流:小朋友们都做好了计划表,现在谁愿意和大家交流一下你的.计划表。(我想买一本子,2元;一支笔,5元等)
7、自由交流:其他的小朋友呢?你们想不想交流一下?(想)现在就请你们和边上的朋友看一看,说一说。
四、购物
1、现在我们都做好了购物计划,接下来就请你们每人带7元人民币按计划买学习用品吧!(幼儿按计划购物)
2、你们都按照计划挑选好自己需要的东西吗?现在我们一起去收银台付钱吧!(幼儿付钱)
3、你们买到了这么多的学习用品,开心吗?
小朋友们真棒,都是用7元人民币,买到这么多不同的学习用品。
五、人民币的用途
1、那你们知道人民币除了可以购买学习用品外,还有什么用呢?(幼儿自由回答)
2、看多媒体:我们一起看看人民币还有什么用?(简单地说一说,看一看)
3、小结:原来,在我们生活中,用的、吃的、玩的、穿的很多地方都要用到人民币,今天,我们一起去文具店用人民币购买了学习用品,以后我们还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用人民币做其他的事情,好吗?
大班数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了解物体与物体之间的各种连接方法,萌发探索兴趣。
2、发挥想像力、创造力,并能完整地表达。
活动准备
趣味练习:连接商店 职业和物品的连接
活动过程
一、感受连接
1、音乐游戏:找朋友
教师:我们来做一个找朋友的游戏吧!看看谁能找到好朋友,好不好?
2、游戏结束
教师:我知道谁和谁是好朋友了,因为你们两个拉起手来了,连接在一起了。
二、尝试连接
1。课件:连接商店
水果店 新鲜的水果蔬菜
海产店 青蛙玩具店
玩具店 海产品鱼
服装店 时尚鞋店
鞋店 自选超市
自选超市 儿童服饰专卖店
2。教师:你们认识这些东西吗?它们都叫什么名字?
它们也想找好朋友,你们能帮它们连一连吗?
3。幼儿尝试用连接,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三、经验交流
1。你是用什么方法把它们连接起来的.?
(让幼儿分别说说自己的连接方法。)
2。出示两个纸环,请幼儿想办法连接。
(让幼儿说说是用什么办法连接的。)
3。生活中把两种物品连接在一起的方法很多,你们知道还有哪些
(可以粘贴,串,钉,套,夹,挂等等。)
四、探索操作
1、让幼儿分别找两样物品。
鼓励幼儿想出更多的连接方法。
2、请幼儿发挥想像,将物品连接起来。
教师观察指导,并给予提示和帮助。
五、展示作品
幼儿介绍自己的连接作品,分享成功的快乐。
大班数学教案 篇9
一、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细致观察、勤于动脑并发现排序的规律。
2、能够小组合作并按照规律进行排序,体验思维训练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音乐《火车开了》、幻灯片、白乳胶、卡片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播放音乐《火车开了》
根据男女、男女的顺序进行排列播放音乐进行导入课堂,今天我们站队和平常有什么不一样?
(二)、基本部分
1、森林里的小动物们要举行音乐会,这次活动由迟老师来负责,有一件事情让我特别头痛,会场太乱,工作太多,老师实在忙不过来,所以想请小朋友来帮忙。(播放幻灯片1)小朋友愿意开动脑筋来帮助我吗?现在请小朋友开动小脑筋我们要开始工作了。
2、先看第一份工作小彩旗(幻灯片2),小彩旗是按照什么顺序排列的.?接下来该怎样做?小朋友是根据小彩旗的什么特点进行排序的?总结是由颜色进行排序
3、第二份工作(幻灯片3)总结是由大小进行排序的
4、第三份工作(幻灯片4)总结是由形状进行排序的
5、第四份工作(幻灯片5)总结是由男女进行排序的
6、小朋友太棒了,我们一起看看我们的工作成果并总结是按照颜色、大小、形状、男女进行排序的。
7、下面还有一份更重要的事情需要小朋友去合作完成,小朋友们有信心吗?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各种材料需要小朋友按照规律来完成任务,在工作过程中小朋友要互相帮助,积极听取其他小朋友的意见。(幼儿操作,并贴黑板展示)
(三)结束部分一起讨论生活中还有那些物品是按照规律排序的四、活动延伸下课时把你所观察的画下来。
大班数学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学习将一个物体分成相等的两份、四份。
2、探索物体等分的多种方法,激发对等分的兴趣。
3、发展观察能力、比较能力。
4、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5、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活动准备:
课件、剪刀、 图形纸(圆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
活动重难点:
重点:学习二等分和四等分
难点:通过操作引导幼儿探索等分的方法
活动过程:
一、复习图形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图形,我们小朋友看看都有什么?
二、幼儿学习二等分 (幼儿演示操作)
1、启发幼儿想办法将圆形的纸片进行二等分并验证分出的两份一样大,理解分出的每一份是原来的一半。
师:今天老师想考考小朋友,动脑筋把圆形分成两份,分出来的两份要一样大,你们愿意试试吗?你们是怎么分的.?分出的两份一样大吗?分出的每一份是原来的多少?分出来的两份合起来会怎么样?
教师小结:分出的每一份是原来的一半。二等分就是把一个物体分成相等的二份。把分开的两份合起来会变成原来的图形。
教师小结课件演示: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一样大的两份叫二等分。
2、幼儿尝试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进行二等分。
三、幼儿学习将图形进行四等分一个图形不仅可以进行二等分,还可以进行四等分,就是是一个图形分成一样大的四份,小朋友拿一个圆形试一试
1、幼儿动手操作,老师巡回指导,引导小朋友们相互讨论。
2、幼儿反馈尝试的结果。提问刚才小朋友都动手把各种图形分成了相同的四份,请小朋友说说,你是怎样分的?
四、活动结束
师:小朋友们今天很厉害,学会了二等分和四等分,我们以后还可以进行更难的等分活动。
教学反思:
理解二等分,四等分的概念,真正做到了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不经意地学到了知识,锻炼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