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数学周长是多少教案(精选10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苏教版三年级数学周长是多少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三年级数学周长是多少教案 1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周长是多少》。这是一次实践活动。教材设计了用线围一围、用小棒摆一摆、用小正方形计算相应的周长、以及量一量、估一估等丰富的活动,旨在通过活动,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以及周长的含义和计算方法的认识,同时在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以及合作交流能力。
学生分析:
本课时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已经掌握了周长的意义和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教学教学,本节课的内容旨在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相互交流,可以进一步明确周长的含义,并有创意地解决实际问题,同时通过小组交流的形式,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口头表达能力,并使学生熟练灵活地掌握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方法。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加深对周长含义的认识,增强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周长的能力。
2、在实践活动中坦步提高动手操作水平,发展数学思考,培养创新意识和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通过实践加深对周长含义的认识,增强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周长的能力。
教学难点:
在实践活动中坦步提高动手操作水平,发展数学思考,培养创新意识和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礼物,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
只要今天能获得三颗星的小朋友就可以看到老师奖励的礼物了。
你们每个人面前都有一个信封。请你打开,看一看,里面有哪些学具?你能告诉老师吗?
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用这些学具来研究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
板书课题:周长是多少
二、操作实践,解决问题。
(一)围一围。(多媒体出示课本上的插图)
1、师:看,图中的小朋友们正在围着自己喜欢的图形呢!
(钥匙、松树、五角星、三角形)
2、师:你能用一根丝线围出你喜欢的图形吗?请大家拿出信封里的线围一围。
要求
(1)要把老师给你的线都用完。
(2)把你围好的图形形状填在作业纸第一张表格里。
(3)学生操作,教师指导。
3、师:说一说,你围的是什么图形。
展示学生的作品。同学们用线围成的图形真好看。
4、师:用手指一指你围成的图形的周长好吗?
想一想,围成的图形周长是多少?怎样量最方便?
(把线拉直,用尺量一量)
学生围图形、量周长、填表格,在小组内交流。
5、评价:完成老师要求的小朋友可以在评价表里贴好第一颗星。
设计说明让每个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用线围出美丽的图形。进一步明确周长的含义,并有创意地解决实际问题。
(二)摆一摆。(多媒体出示课本上的插图)
1、师: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2、师:请你拿出信封里的小棒。
量一量:4根短的长度是多少厘米?4根长的长度是多少厘米?
3、师:你打算用几根小棒,怎样摆成正方形或长方形呢?
先想一想,想好了再摆一摆。
把你围好的结果填在作业纸第二张表格里。
交流:我摆的是长方形,它的长是( )厘米,宽是( )厘米,周长是( )厘米。
我摆的正方形,它的边长是( )厘米,周长是( )厘米。
4、互相评价:同桌两人交流、评价。为成功的小朋友在评价表里画上第二颗星。
设计说明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操作学具,独立地摆出自己想象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口头表达能力。
(三)估一估。
同学们的表现真不错,我们一起用纸头来玩游戏吧。
老师帮我们每人准备了一张小纸片(长:10厘米,宽:6厘米),你能从这张纸上看出有哪些数学问题,并提问出来让其他同学来回答吗?
生:这是什么图形的纸?回答:长方形的。
生:长方形有什么特点?回答:有4条边、对边相等;有4个角,都是直角。
(生评价同学回答的问题)
生:它的周长是多少?回答:长大约~厘米,宽大约~厘米,周长大约是30厘米。
师:要确切知道这张纸的周长,怎么办?(量一量)
请大家测量一下这个长方形,并汇报你是怎么量的,看看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学生动手测量长方形的周长)
学生汇报结果及方法。
(1)102+62=32
(2)10+6=16 162=32
设计说明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自己提出问题,请同学回答,评价同学的回答。给他们留出了广阔的`思维空间,让他们在提问、猜测、评价、验证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四)剪一剪。
师:如果老师让你在这张长方形纸上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你知道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
(边长是6厘米。边长就是原来长方形的宽。)
师:对,在长方形里剪一个最大的正方形,长方形的宽其实就是这个最大正方形的边长。(板书:宽是正方形的边长)
师:下面请大家动手折一折,把这个正方形剪下来,注意不要剪歪了。
学生动手剪正方形。
师:你会计算这个正方形的周长吗?(64=24厘米)
师:你能再把这个正方形剪成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吗?
学生动手剪。
师:现在,每个小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呢?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方法一:46=24(厘米) 242=12(厘米) 12+6=18(厘米)
方法二:62=3(厘米) 3+6=9(厘米) 92=18(厘米)
方法三:移一移,63=18(厘米)
小结:大家刚才想出了几种方法,这说明解决问题的途径很多,只要我们换一个角度去思考,就会有新的发现。
设计说明增加的剪一剪的内容,充分让学生在折、剪中体会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联系和区别,掌握它们的特征,熟练周长的计算。让学生体会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拼一拼。(多媒体出示课本上的插图)
1、看一看,你们的桌子上还有什么学具我们没用呢?
师:读要求:用12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
拿出12个边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形。
先想一想,商量一下怎样拼,小组合作,小组长记录填表格。
2、小组交流。(课件出示)
一排摆几个?摆几排?长是多少?宽是多少?周长是多少?
3、师:请你观察一下这些数据,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4、师:都是由十二个小正方形组成的,周长怎么会不一样呢?
5、师:在我们拼出的3种长方形里,它们的周长哪个最长,哪个最短?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排出的图形越长,它的周长越长,排出的图形越方,它的周长越短。)
设计说明:小组合作拼一拼,培养学生协作解题的能力。让学生在拼图形和计算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周长的含义,在观察、比较、找规律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能力。
三年级数学周长是多少教案 2
[教材简析]
这是一次实践活动。教材设计了用线围一围、用小棒摆一摆、用小正方形拼一拼并计算相应图形的周长,以及量一量、估一估等丰富的活动,旨在通过活动,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以及周长的含义和计算方法的认识,同时在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以及合作交流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加深对周长含义的认识,增强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周长的能力。
2、在实践活动中逐步提高动手操作水平,发展数学思考,培养创新意识和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具、学具准备]
一个信封,内装3厘米、5厘米长的小棒若干,12个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形。印有表格的纸、彩色贴纸、手帕、线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谈话: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礼物,想知道是什么吗?在每个人的面前都有一个信封,打开看看,和同位互相说一说。
这节课我们一起用这些学具来研究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是多少(板书课题:周长是多少)
二、主动探究、开展活动
1、围一围、加深对周长的认识
(1)谈话:小朋友,你们知道老师手中的线在我们生活中有什么用吗?线除了可以缝衣服、捆东西,还可以帮助我们创造出美丽的图案呢。请大家一起来看(出示课本插图)
让学生介绍图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如果给你这样一根线,让你围出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你会围什么?围的时候你认为要注意些什么?(围的时候要注意首尾相连。)
请每位小朋友拿出线,在贴纸上围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围完后你可以去看看小组内其他小朋友的作品。
(2)学生活动。
(3)展示部分学生作品,让学生谈谈看了以后的感想。
(4)谈话:大家真了不起,把一根线利用围一围的方法创造出了这么多形状各异的图形。(板书:围一围)老师现在要想知道你们所围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应该怎么办?
学生小组内说说各自的方法,交流。
提问:怎样量比较方便?
(5)学生测量。汇报。
2、摆一摆、进一步体会周长的计算方法
(1)谈话:信封里有一些小棒,请小朋友们拿出来量一量它们
的长度分别是多少?你能利用这些小棒摆出不同的长方形或正方形吗?(板书:摆一摆)
(2)学生活动
学生摆好之后,在小组里说说是怎样摆的?周长是多少?让组长填好下表。
长方形正方形
长宽周长边长周长
(3)交流
请小组长代表介绍一下小组内摆出了哪些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师出示相应的图片。
提问:观察表格,你有什么发现?
3、拼一拼、发展学生数学思维。
(1)谈话:信封里还有12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老师想请
大家利用这些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比一比哪个小组拼的长方形最多,好吗?(板书:拼一拼)
(2)学生活动
学生在小组内拼一拼,组长负责作好记录。
长方形
长宽周长
(3)交流
指名说说是怎样拼的?说出:一排摆几个?摆几排?拼成图形的长是多少?宽是多少?周长是多少?
观察这三种不同的拼法,你有没有发现什么规律?
比一比这3种长方形的周长,哪个最长,哪个最短?你又有
什么有趣的发现?
4、量一量、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1)谈话:小朋友们自己动手求出了不同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老师这里有两个图形,你能想办法求出它们的周长吗?
(2)学生尝试练习。算完后,可以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量了几条边?是怎样计算周长的?
(3)交流
学生交流:量了哪几条边,是怎样算的?(介绍移动成长方形求周长的方法时,课件演示移动过程)
5、估一估
(1)谈话:经过了这么多与周长有关的活动,老师现在想考考你的眼力,你估计一下老师手中的这块手帕边长大约是多少厘米?周长呢?(板书:估一估)
(2)操作验证
拿出手帕量一量、算一算,验证自己估计的结果是否正确。
(3)评价
指名说说计算结果,评价一下自己刚才的估计怎么样。
(4)我们再来估一估课桌的长、宽各是多少,然后算出周长。
估计这个本领在我们生活中非常有用,但要估计得特别准确,必须靠我们多多地练习。你还想估计什么东西?
三、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展开了围一围、摆一摆、拼一拼、量一量、估一估
这5个活动,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吗?想和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下吗?
三年级数学周长是多少教案 3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长方形、正方形我处的认识和对图形周长含义的理解,进一步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在操作实践、交流讨论和解决总量的过程中培养创新意识,发展数学思考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3.培养学生喜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挂图、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谈话:同学们,课前你们每个小组都分得一个学具篓,请大家看一看这个学具篓里都有些什么物体,能告诉老师吗?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运用这些学具进一步探索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出示课题:周长是多少
二、操作实践,解决问题
1.拼一拼
(1)请同学们取出6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动手拼一拼,看看可以拼哪些形状的图形?学生操作,教师巡视。学生互动交流。想一想你拼成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学生操作,汇报交流。
2.比一比
(1)谈话:同学们都自己动手求出了不同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老师这里有两个图形(多媒体出示课本上的后两个图形)同学们见过这样的图形吗?先估计下:哪一个图形的周长长一些?请同学们验证下自己的猜测。学生尝试测量计算,并在小组内交流算法。指名汇报,教师板书。
(2)这是什么图形(长方形),它的周长是多少?它的周长和刚才两个图形的周长相等吗?比较一下三个图形,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
3.画一画谈话: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20厘米?你知道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厘米吗?在小组交流下,看看有几种情况?你能画出这些长方形吗?如果正方形的周长是20厘米?你画出这个正方形吗?
4.量一量出示课本上两幅图。这两幅图是什么?你能指出它们的周长吗?和你的`同桌交流下。(第二幅图注意让学生明确周长就是圆的周长,和里面的图案无关。)你能估计出这两幅图形的周长吗?你能验证下吗?你打算如何验证?同桌合作测量出两幅图形的周长。(第二幅图让学生通过软线来测量,注意让学生说一说测量的方法。)
三、全课小结。
通过刚才的四个活动,你对周长又有哪些认识?
三年级数学周长是多少教案 4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结合实例认识周长,并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描一描、找一找、摸一摸、量一量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操作中感受、体验、探索图形的周长,感知周长的概念,发展空间观念。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的。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感知周长的含义与探究周长的测量与计算方法,为后面学习计算几何图形的周长打下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从字面上来看,周长的概念似乎不难理解,但在学习面积之后,学生对周长和面积两个概念总是容易发生混淆。究其原因,还是对周长概念认识的不到位。周长的概念中有三个关键词:封闭图形、一周、长度。教学时我们通常将封闭图形及一周的理解作为周长概念的重点,很容易把“长度”这个关键词忽略掉。周长的本质就是“长度”,因此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建立起周长与长度的联系,逐步引领学生建构周长的概念。另外,初步感知周长概念时,要注意从一般性的角度引入,从任意图形入手,避免学生产生只有长方形、正方形等规则图形才有周长的思维定势,这样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全面地建立起周长的概念。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充分观察,体验感知周长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周长的概念,学会探索图形周长的测量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理解周长
1.感知、理解“一周”。
(1)描一描。
①学生独立描出树叶的'一周。
②汇报交流。
教师:谁愿意来为大家展示一下你是怎么描的?请用笔指着,说清楚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
教师:看来,不管从哪里开始,大家都是从一点出发,沿树叶的边线绕一圈,最后又回到这一点,这就是树叶的一周。(板书:一周)
(2)找一找,摸一摸。
在生活中,有许多物体的表面也像树叶一样有一周。
①请同学们用一根手指摸一摸钟面的一周,再请同学们摸一摸课本封面的一周。
②同桌互向找身边物体表面的一周。
【设计意图】亲身体验描一描,初步建立“一周”的表象;到生活实际中找一找、摸一摸,加深对“一周”的理解。
2.感知周长的概念。
(1)感知树叶的周长.
教师:像这样从一点开始沿着边绕一圈再回到这儿,这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板书:长度、周长)
教师:如果从这个点开始(另选一个点),你还能指指吗?
(2)感知图形的周长。
①出示:
它们的周长应该是从哪儿到哪儿的长度?引导学生边指边说出月牙一周的长度是月牙的周长,三角形一周的长度是三角形的周长。
②学生找一找、说一说身边物体表面的周长。教师巡视时要注意寻找不规则图形周长的学生,汇报时要求学生边指边说。
③即时练习(教材第83页例3)。
描一描,独立在书中描出它们的周长。
教师:像这样,首尾相连的图形叫做“封闭图形”。(板书:封闭图形)
(3)完善周长的概念。
①出示:
教师:这个图形有周长吗?为什么?
预设:从一点开始,沿着边不能回到开始的这一点。
教师:看来,只有封闭图形才有周长。谁能完整地说一说周长的概念?
预设: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②找一找,下面哪些图形能找出它们的周长,哪些不能?
【设计意图】结合实例,让学生通过指一指、找一找、说一说、描一描等一系列体验活动,使学生经历丰富的感知过程,获得对周长的感性认识,建立丰富的表象。
3.进一步体会周长与长度的关系。
拿出课前准备的50厘米长的绳子快速围成一个封闭图形,并指一指你所围成的封闭图形的周长是从哪儿到哪儿的长度?再想一想它的周长是多少?
交流后小结:我们用的是同样长的绳子,不管围成什么形状,这一周的长度都是50厘米,它的周长就是这根绳子的长度。
【设计意图】通过围一围、指一指、想一想等体验活动,使学生深刻意识到图形的周长就是绳子的总长度,周长的本质就是“长度”已经深深扎根于学生的头脑之中。
(二)探究求周长的策略
我们已经认识了周长,要想知道下面图形的周长是多长,怎么办?(测量)
1.小组合作要求。
(1)老师为大家准备了直尺、软尺、绳子,请大家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测量出它们的周长。
(2)小组4人每人选择1个图形进行测量。请先独立思考选择什么测量工具,有想法或者有困难的都在小组内交流一下,然后再动手。
2.动手测量。
3.展示方法。
谁来说一说你们测量的方法和测量的结果?
(1)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等直边的测量方法。
预设:
学生1:我用直尺先量了一下三角形每条边的长度,再把三条边的长度加起来,就知道了它的周长。
学生2:我用直尺测量了长方形四条边的长度,然后再把四条边的长度加在了一起,周长是……
学生3:我测量的是长方形,因为长方形对边相等,我只要用直尺测量长方形的一条长和一条宽就行了,周长也是……
学生4:我用直尺测量了正方形四条边的长度,然后再把四条边的长度加在了一起,周长是……
学生5:我用直尺只测量了正方形一条边的长度,因为它的四条边相等,所以周长是……
如果出现了学生3和学生5的测量方法,老师要及时肯定并给予鼓励。
思考:如果老师给你的是五边形,它的周长是几条边的总长度?六边形呢?八边形呢?
小结:先测量图形的各边有多长,再把几条边的长度加在一起,就是图形的周长。
(2)心形等曲边的测量方法。
预设:
学生:我们是用绳子直接沿着它的边绕一圈,再用尺子量出绳子的长度,绳子的长度就是心形的周长。
小结:生活中我们会经常碰到无法直接用直尺测量的情况,就可以向同学们这样先用绳子围一围,再将绳子拉直,测量绳子的长度,这也就是“化曲为直”的方法。
【设计意图】在初步建立周长的概念之后,引导学生探究不同图形的周长,鼓励学生利用现有的工具思考并得出测量周长的不同方法。形式多样的测量方法,丰富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测量、计算中进一步体会周长的含义,同时感受到“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方法。
(三)实践应用,拓展延伸
两只小蚂蚁围着各自的图形爬了一圈,都说自己爬的长度最长,为此吵得不可开交,可是谁也不能说服谁,你能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帮帮它们吗?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辨析加深学生对周长含义的理解,体会图形的转化思想。以两只小蚂蚁争吵的方式呈现,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思考数学问题,增强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趣味性。
(四)归纳总结,内化新知
今天,我们认识了周长,并且用周长的知识解决了一些问题,你能谈谈你都学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收获,是对本课知识的梳理和加深,从而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三年级数学周长是多少教案 5
课题:地砖的周长
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P48内容。
目标:
1、合作:探索并掌握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能够正确地计算正方形的周长。
3、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难点: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准备:
地砖(实物)、电脑、课件、幻灯片、米尺。
学生自己带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正方形。
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口算练习(认识学生):
124=154=204=224=504=604=
2、乖乖兔去小熊家做客,发现小熊家贴了新地砖。
3、评小明星!
二、探究新知
1、量地砖
估计
动手量一量(合作)
说一说(每边的长都是60厘米)?你能解决什么问题呢?
2、独立尝试:
计算。
汇报。讨论、比较(幻灯出示):
你觉得那种方法最简便,最好记忆?(评小明星!)
应用:帮小熊家算一算两个正方形的相框的花边的长。
15厘米22厘米
(独立尝试所学)。汇报。订正。
观察(课件出示):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三、小结
说一说:如何计算正方形的周长?
得: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四、应用
1、解决身边的问题:
动手量、算:自己带来的物品。
(分小组进行自己从身边获取信息,去解决身边的问题。)
2、完成P48的练一练的2;P49的练习六的4(评小明星!)
五、巩固(课件)
1、算出右面正方形的周长:
5厘米
2、小明要改制一个边长是9厘米的正方形的相框(如下图)。他想在正方形相框四周粘一些红色丝带,请你帮他算一算一共需要多少厘米的丝带呢?
3、用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使每边长2厘米,需要多长的铁丝?
(独立完成,教师批;小教师批。)
六、评价自己的学习(全课总结)
1、自评:
①.学习态度;
②.合作;
2、互评。(评小明星!)
3、谈收获(课件:小朋友,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七、提高
(课件)考考你。
用四个边长2厘米的正方形,把它拼成一个大正方形,计算这个大正方形的周长。
(可以靠:投影演示)
板书:
地砖的周长
60+60+60+60=240(厘米)
604=240(厘米)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三年级数学周长是多少教案 6
教学课题: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认识周长》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让学生观察和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的含义,能测量、计算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
(2)数学思考:经历观察测量等数学活动过程,让学生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渗透"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
(3)解决问题:在学习活动中,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4)情感态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与同学合作克服困难后获得的成功,树立驾驭数学知识的自信。
教学重、难点:
由于三年级学生还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再加之本课内容是由面到边线,学习理解起来有些困难,所以,体会周长的含义,能正确计算周长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学习者特征分析: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虽然有一定的发展,但仍然以形象思维为主,分析、综合、归纳、概括能力有待进一步培养。多数学生的视野不开阔,认知水平较欠缺。生活中学生对于周长的认识应该说只有初步的体验,具体周长的概念还没有形成,这些给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怎样利用学生的形象思维,创设直观的、形象的、贴近生活的学习情境,使教材"活"起来,充分发挥想象力,在学生获得直接感知的基础上认识周长的含义,引领学生开展观察测量等数学活动,是我本节课研究的任务之一。
教材分析:
这是一节概念、测量与计算相结合研究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基础上,联系一些常见物体和图形进行教学的。教材没有直接给出周长的定义,而是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在获得直接感知的基础上认识周长的含义。接着,以已有的直接经验为基础,让学生根据给定的图形去量一量、算一算,进一步理解周长,知道可以怎样测量并计算出周长。本课的教学将为下节课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做准备。
教材与信息技术整合点分析:
本节课采用PPT、结合动画课件进行辅助教学。课件主要是通过直观演示"描绘图形一周的边线"这一动态过程,帮助学生形象理解周长的基本概念。除此之外,利用课件展示一些其它图形,先让学生动手尝试描出图形的边线,通过观察、动手操作与动脑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再用课件动画展示画边线的方法,以订正纠错、引领学生领悟知识的形成过程,进一步增强学生对周长的理解。课件采用互动交流形式使用,让学生在认真观察、动手操作的过程中理解图形的周长,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参与机会,实现了课件资源与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机结合。
数学活动不仅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去,是否愿意互相合作、互相交流,感受合作学习的乐趣,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因此,本节课在情境创设、新知学习和知识运用过程中都有效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具体运用如下:
在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这一环节中,出示小蚂蚁爬过树叶的动画情节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达到了课伊始、趣亦生的效果。在再次感知这一环节中出示在几幅日常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图片,让学生动手比划一下这些图形的周长,同时,用课件一一演示,加深学生对周长的理解,再出示一些图形,这些图形有没有周长,给学生一个独立思考并自然地过渡到下面的教学过程。在进一步感知周长概念这一环节里,为了突破"封闭图形"这一概念,多媒体课件在这一环节中起了"功不可没"的作用。在实际测量,深化理解这一环节中课件出示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和树叶,启发学生算一算这些图形的周长,对于曲线图形的测量方法,运用课件让学生直观地看到了"化曲为直"的这一过程,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周长的含义。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这一环节中课件出示栅栏图,把学生已有的经验基础与生活挂上钩,很快让学生明白求需要多少栅栏也就是要求它的周长。在知识升华,拓展延伸这一环节中课件出示两个彩旗方阵,让学生分组讨论哪条线路长生再汇报,但是每个班的孩子的"四维"不可能齐步走,空间想象能力和理解能力也不一样,所以师用课件将彩旗队的这两条路线一一展示,这样就一目了然了。
教法与学法及教学策略: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在情境中呈现有意义的学习材料,为学生提供大量观察、操作、测量、比较等一系列活动,引到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充分的'交流过程中认识周长,掌握测量常见图形周长的方法。
学法:
1、观察操作法。
2、合作交流法。
教法:情境法、谈话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资源准备:
1、教师准备:树叶,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菱形的卡片,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直尺、线、软尺,树叶,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的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的课堂来了一位老朋友,你们看,是谁?(课件演示:小蚂蚁爬过树叶一周的动画情节)
2、引导观察,建立认知:(指着画面上小蚂蚁走过的路线)仔细观察,小蚂蚁在干嘛?它是沿着怎样的路线跑步的?
3、初步感知。
我们把树叶一周的长度叫做树叶的周长。让我们再看一次(再次播放课件)
(设计说明:从学生喜欢的小动画入手,利用课件演示,出示小蚂蚁爬过树叶的动画情节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达到了课伊始、趣亦生的效果。让学生观察、从而对周长的概念有一个初步的感知。)
二、自主探究,再次感知
1、(出示课件中的图片)你能找出钟面、游泳池、篮球场、花园的周长吗?
生一边说一边比划它们的周长。
(设计说明:此环节在学生边说边比划的同时运用课件相机地演示出物体的周长,并且闪烁一次,从"形象感知"到"抽象概念",帮助学生理解了"周长"。)
2、进一步感知周长的含义。
(1)(出示课件中的多个图形)下列图形哪些有周长,哪些没有?
(此处根据学生回答运用课件相机给予判断,让学生更清楚、更明了)
(2)(用课件出示几组图形)仔细比较,谁的周长长一些?
(最后出示一个封闭的和一个不封闭的图形)比一比?
此时,学生都认为那个封闭的图形的周长比较长,师用课件操作,将那个未封闭的图形继续扩大,生都看傻眼了,马上意识到一定要是封闭图形,才会有周长。
揭示: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它的周长。
(设计说明:此处非常巧妙地运用了多媒体,让学生用最直观的方式清楚地看到如果一个图形没有封闭,就不能确定它的周长,从而进一步完善周长的概念,此处成功地运用课件解决了这一难点。)
3、找一找。
你能找到我们身边物体或图形有周长吗?
生汇报并比划。
(设计说明:通过生活中的具体实例,让学生去观察、交流,使学生反复体验和理解周长的含义,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和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周长概念源于生活实际,也为求周长作了铺垫。)
4、比较周长的长短。
(1)目测。从生刚刚找出的周长中,师随机提问,黑板的周长和文具盒的周长哪个长?你是怎样进行比较的?
(2)测量。(出示课件)这几个图形你认为哪个周长长?
生意见不一,怎么办?(用尺子量)树叶能用尺子量吗?怎么办?
生说出绳测法(师用课件演示。)
(3)学生活动。
(4)学生反馈。反馈时说出测量的方法,量出了几条边,为什么。
5、小结:怎样计算图形的周长?
(设计说明: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图形的周长求法,通过围一围、算一算等活动,巩固对周长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并且在交流中感受到解决问题方法和策略的多样化,发展数学思考。在这个过程中,对于曲线图形的周长是学生最难以掌握的,如何去测量,方法是怎样的,如果光是口说,学生无法理解,所以此处,用课件展示了如果用绳测法来量曲线图形的周长,让学生直观地看到了"变曲为直"的这个过程,成功地突破了这一难点。)
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小花园围上栅栏,需要多少米?(课件出示栅栏图片)
仔细观察,你了解到哪些信息?这里面有你不理解的知识吗?
学生分析题意,列式解答。
(设计说明:如今的孩子,也许见过栅栏,但是对栅栏这个词比较陌生,围栅栏又是生活中常见的事例,与生活息息相关,所以此处用课件让学生把已有的经验基础与生活挂上钩,很快让学生明白求需要多少栅栏也就是要求它的周长。)
四、知识升华,拓展延伸
1、彩旗队策划了两条路线,你觉得哪条路线长?为什么?(课件出示彩旗队路线图)
学生小组讨论后汇报交流,部分学生还心存疑问:真的是这样吗?(这时师用课件演示两条路线。)
(设计说明:此处学生经历由"疑问--讨论--解释--疑问"在不断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有效的拓展,但是每个班的孩子的思维不可能齐步走,空间想象能力和理解能力也不一样,所以师用课件将彩旗队的这两条路线一一展示,这样就一目了然了。)
2、龟兔赛跑,它们跑的路程一样吗?
3、两人合作测量腰围、头围、胸围
(设计说明:练习题的设计由浅入深,逐步提高,从计算教室的周长到解决实际问题栅栏的长度,再结合学校的"金秋体育节"拓展到彩旗队中的问题以及为自己班设计标语牌的实际问题,最后还是回归到生活中,测量和比较腰围、头围、胸围既是对周长概念的巩固,又密切与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在"玩"中用所学的周长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体验成功的快乐。)
五、总结评价
回顾这节课,评价一下自己: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学习的快乐吗?你觉得小组里谁在哪方面比较出色或者你有什么建议想对他说的?
《认识周长》教学反思
"认识周长"这一课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指出并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并能利用对图形周长的认识测量和计算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从而让学生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纵观整堂课,在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自主学习为途径,合作学习为形式,加上有效地运用多媒体课件的辅助教学,旨在突出以下几点:
一、运用生动的情境,理解周长。
"周长"虽然学生的生活中也有所听说,但是用数学语言来描述还是第一次。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教学中,我从学生喜欢的小动画入手,利用课件演示动画效果,让学生观察、从而对周长的概念有一个初步的感知。然后让学生通过指一指、说一说的方式,找出其他物品的周长。这样的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操作、实践中让学生感悟周长的含义,发展了数学思考。
二、让儿童在生动具体的现实情境中感知周长,形成概念。
"数学生活化,让学生学习现实的数学"是数学新课程理念之一,让学生找图形的周长,感悟周长的含义、探究周长的测量方法。让学生充分感知物体周长的含义,而这其中,为了突破"封闭图形"这一难点,非常巧妙地运用了多媒体,让学生用最直观地方式清楚地看到如果一个图形没有封闭,就不能确定它的周长,从而进一步完善周长的概念。然后让学生找身边物体的周长,再次感知图形周长的含义,从而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学习需求。数学只有回到生活中,才会显示其价值和魅力,学生回到生活中运用数学,才能真实地显现其数学水平,因此,课的结尾,回到生活中去,让学生先估一估,再量一量,对腰围策量的实践活动,这样,努力把学生的现实生活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三、让儿童在优化的活动情境中积极探究,合作交流。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想法求出四个图形的周长,让学生自主探索方法,然后让学生汇报各自的发现,在多种方法的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这个过程中,对于曲线图形的周长是学生最难以掌握的,如何去测量,方法是怎样的,如果光是口说,学生无法理解,所以此处,用课件展示了如果用绳测法来量曲线图形的周长,让学生直观地看到了"变曲为直"的这个过程,成功地突破了这一难点。
这样,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在生活中探究、在活动中互动、在活动中内化、在活动中应用、在活动中创造,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活动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的教学理念。
纵观整节课,我感觉最遗憾还是小组合作,让学生运用手中的工具求出四种图形的周长,虽然我让学生进行了一些分工,但仍是优等生控制着整个局面,后进生就只有看和做做助手的份,怎样发挥每个成员的作用,还需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探索。
三年级数学周长是多少教案 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周长的含义。
2、使学生通过围、量、算等具体的活动,自主探索测量、计算周长的方法。
3、使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思考,享受学习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周长
1、剪一剪。
谈话: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非常可爱的卡通头像图片(电脑演示:三幅卡通头像图片),认识它们吗?在三幅卡通头像图片中,你最喜欢谁就把它从纸上剪下来,看谁剪得又快又好!
学生拿出图片,剪出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卡通头像。
2、说一说。
讨论:你是怎样剪的?(沿着头像的边剪的)学生互相评价剪出的作品,体会头像的边的意思。
小结:沿着头像的边剪,就是沿着头像四周的边线剪。你能指一指你剪出的头像四周的边线吗?(先指名指一指,再在同桌间互相指一指)
揭示:头像四周边线的长就是头像的周长。(板书:认识周长)
二、提供实例,认识周长
1、教学例题。
出示游泳池图:这是一幅儿童游泳池图,你能指出它四周的边线吗?
指出:游泳池图池口黑色边线的长就是池口的周长。
出示树叶图:你能指出树叶四周的边线吗?
指出:这片树叶四周边线的长就是树叶的周长。
2、练一练。
(1)“想想做做”第1题。
提问:你还能指出我们身边一些物体某一个面四周的边线吗?
学生可能指出数学书的封面、文具盒的上面、黑板面、课桌面等一些熟悉的物体的面的边线,并说一说它们的周长分别指什么。
(2)“想想做做”第2题。
出示题目。
谈话:你能描出这些图形的边线吗?请同学们拿出水彩笔,在书上第62页第2题上描一描。
用实物展示台展示学生的作业,互相评价。
提问:我们描出的每个图形的边线的长就是它们的什么?
三、引导探究,测量周长
1、自主探究。
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周长,怎样测量物体的面或平面图形的周长呢?请同学们看这三件物品。(出示长方形的名片、五角星纸片和1元的硬币)先在小组里讨论怎样测量它们的面的周长?你能想到哪些好方法?
学生可能想到量、围、滚等不同的方法。
组织活动:下面请同学们拿出这三件物品,小组分工合作,用你认为合适的方法,分别量出它们的面的周长。
学生按要求测量长方形名片、五角星纸片和1元硬币面的周长,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
2、反馈。
提问:哪个小组的同学来汇报一下,你是怎样测量长方形名片的周长的?
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方法:
(1)量出四条边的长,再相加。
(2)量出名片的长和宽,再计算。
(3)用一根细线沿名片的边线围一周,再量细线的长。
(4)把名片沿直尺的边翻动一周。
比较:大家用不同的.方法得出了名片的周长,在这些方法中,你比较喜欢哪一种方法?为什么?
提问:你是怎样测量五角星纸片的周长的?有不同的方法吗?
再问:你认为测量五角星的周长,用什么方法比较合适?(量出其中一条边的长,再用这条边长乘10)
提问:你是怎样测量1元硬币的周长的?(学生可能会用围或滚的方法测量1元硬币的周长)
追问:为什么不能直接量出1元硬币的周长,而要用围或滚的方法呢?
3、小结。
提问:你学到了哪些测量周长的好方法?在测量周长的活动中你有什么发现?
谈话:看来测量周长要根据物体形状的不同,灵活地选用合适的方法,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4、教学“试一试”。
出示题目。
提问:你有办法知道下面每个图形的周长吗?自己先试一试。
反馈:你是怎样知道的?把你的方法和同学进行交流。
5、“想想做做”第4题。
出示题目。
提问:你能用不同的方法算出下面每个图形的周长吗?(学生抢答,并说说是怎样计算的)
6、“想想做做”第5题。
出示题目。
让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不同的算法,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四、拓展延伸,提升认识
谈话:请同学们拿出这样的一片树叶,你有办法量出这片树叶的周长吗?(在讨论不同方法的基础上,明确用围的方法测量树叶的周长)
谈话:请同桌同学合作,用围的方法测量这片树叶的周长。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反馈测量的结果,并说一说测量时要注意些什么。
课件演示:用细线沿树叶的一周围一圈,最后展开细线,量出树叶的周长。
五、课堂总结
提问:今天我们共同认识了周长,你有收获吗?如果用一句话表达你对周长的认识,你想说些什么?
谈话:认识了周长,你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呢?其实,周长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是极为广泛的,你发现了吗?
欣赏短片:周长在生活中的应用。
谈话: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学会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就一定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总说明:
“认识周长”的教学设计凸显了先进的教学理念,赋予教学内容更丰富的内涵,为学生的课堂学习开拓了十分广阔的空间,使课堂教学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课堂的生命活力来自于学生对事件或事实的感受、体验,来自于对问题的敏感、好奇,来自于丰富活跃的猜想、假设,来自于不同观点的碰撞、争辩、启迪、认同,更来自于探究过程中的时而山穷水尽、时而柳暗花明的惊奇和喜悦。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灵活使用教材,把对周长概念的建构过程分解为认识边线、认识周长两个阶段,并创造性地把对边线的认识融于学生熟悉、喜爱的卡通图画之中,使学生的认识经历了丰富的感知过程。剪一剪、指一指、说一说、描一描等环节的设计,使学生在环环相扣的探索活动中充分地实践着、思考着、感受着……如此丰富的感受之后,周长的概念也就呼之欲出了。
课堂的生命活力体现在教师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思考、交流、实践、探究的空间,引导学生经历体验、感悟知识的形成过程。在初步建立周长的概念之后,教师设计了一个小组活动,要求小组成员讨论如何测量长方形名片、五角星纸片和一元硬币的面的周长,鼓励学生利用现有的工具思考测量周长的不同方法。在这样开放的探索空间中,教学过程呈现出双向的交流、动态的建构,师生分享着发展的快乐,成长的愉悦。
课堂生命的活力更要引导学生去感受、体验周围丰富多彩的世界,发现、提升数学的美,使学生从课堂学习中获得多方面的滋养,让课堂成为学生精神享受的家园。本课的结束环节,教师安排了“周长在生活中的应用”的短片欣赏,一个个鲜活的画面,使学生对周长的理解进一步得到深化,学习数学的情感也由此被进一步激发。
三年级数学周长是多少教案 8
教学内容:
国标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61,62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操作,实践,感悟周长的含义,了解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就是它们的周长。
2、通过围,量,算等操作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测量,计算周长的多种方法。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思考能力,享受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周长的含义,能正确计算周长
教学准备:课件,实物投影,尺子,树叶,卡片等
一、创设情境,感受周长
【描一描】
1、同学们,天是越来越冷了,到处树叶飘落。老师来的时候搜集到了一些树叶,想欣赏一下吗 你收集了哪些 (举起来)这些树叶真漂亮,你能在纸上描下它们的形状来吗 请你拿出一张纸,选择一片最喜欢的树叶,用彩笔一笔描出它的轮廓来。开始吧!
2、好!谁愿意来给大家展示一下 (实物投影展示)请用笔指着,说清楚沿着什么,从哪里开始,又到哪里结束。说得真好!谁再来说 (板书:边线)【如果没出现这样的词语,在演示后教师说:我们把这样的一周(手势)的长叫做:边线】
【说一说】 看我们画的图形,这画的其实就是树叶的什么啊 树叶的边线就是(树叶一周的长度)
【摸一摸】 那我们能一起摸一摸你手中树叶一周的边线吗 边摸边说说什么是它一周的边线。(一名展示说)
3、看来,不管从哪里开始,大家都是沿着树叶的边线描了一周或摸了一周,请看(动态演示) 这一周边线的长度,我们就把它叫做树叶的周长。(板书课题:周长)谁再来说一说:什么是树叶的周长
(在丰富的生活背景上学习数学,帮助学生建立概念,教师展示了许多漂亮的树叶,给了学生美的享受以后,学生有了得到树叶的欲望;紧接着教师创设了第二个教学环节,又让学生用描的方式把图形保留下来描树叶的轮廓,短短几分钟描的过程,学生的`体会在不断地加深,这种在做中感悟我想是老师用再多的语言都无法替代的。这样教师就抓住了学生的心态,使课堂气氛骤然升温。教师又让学生通过说一说,摸一摸活动,使学生把周长这个抽象的概念与生活联系起来,加深了学生对周长的理解。)
二、通过实例,认识周长
【指一指,说一说】我们通过树叶的边线,认识了树叶的周长,下面我们来看这幅图(课件出示游泳池,),你能指出他的边线吗 先指给同桌看看,然后指名上台指。池口边线是什么颜色 黑色的一圈就是池口的边线。那么这游泳池池口一周边线的长我们就叫做池口的什么呢 (周长)
【看一看】在我们的生活中,这样的周长还有很多,看。(课件出示其他图片)
【描一描】
刚才我们认识了物体上的边线,那这些平面图形有边线吗 如果选择你喜欢描的一幅你选择谁 能一笔描出它的边线吗 其他人都能吗 (课件练习2)打开书翻到62页,拿出水彩笔,选择一幅自己喜欢的图形,用一笔描出来。
描完后展示。我们同学沿着图形的边线描了一周,这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谁来说说它们的周长 (长方形先开始)
总结: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发现无论物体或图形一周的长我们都可以叫做边线,而这一周边线的长就是他们的周长。
【练一练】看我们同学学的这么认真,两只小甲虫也来凑热闹拉,它们把树叶当成了运动场,我们来看一看那一只爬的才是树叶的周长 (课件)
(教师进一步来揭示周长的含义,通过实际物体的边线周长抽象到平面图形的周长,再到数叶的小甲虫围周长的富有童趣的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建立,完善周长的概念,同时为周长的测量引入到实际物体埋下伏笔。从课堂上学生的反映来看,这样的设计不但能赋予枯燥的学习内容以纯真的儿童气息和快乐的生活情趣,而且切实帮助学生建构了对周长的理解,加深对周长的认识。)
三、引导探究,测量周长
【测量周长】
1、那么小甲虫到底爬了多远我们有办法测量吗 谁来说说 (集体交流)然后同桌合作测量树叶的周长。
2、试一试:是不是所有的周长都要围一围呢 请看,谁先说说它的周长是什么 你有什么好办法可以知道它们的周长,同桌各选一个量一量,算一算。
小结:我们用不同的方法测量出了树叶和平面图形周长,说明我们一定是要根据物体的形状特点和条件选择合适的方法,直线图形选择直尺比较合适,曲线图形选择围的方法比较好。
3、老师这还有一个图形,(出示五角星)你用什么方法测量它的周长呢
有不同的方法吗
(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是教材的基本要求。先让学生从数叶的周长的测量过度到平面图形的周长测量,这样符合儿童的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进而总结出周长的测量的一般方法,让学生在自己动手,动脑探索的过程中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内化:曲线图形采用化曲为直的转化方法,象这样一些直线图形的周长,要先测量出边长,再计算所有边长的总和,能根据周长的含义来计算简单的平面图形。)
【练一练】
咱们研究了周长的测量方法,下面图形的你能用不同的方法算出它们的周长吗 要求用算式表达出计算的过程 谁来口答 (练一练4)为什么这样就是它的周长
这些图形周长你能很快算出来吗 要不要用尺子去量 为什么 小组合作自由解决这个问题。
练一练5
你怎么算的 (结合学生的算法板书)
同学们真聪明,不仅会用各种方法计算周长,还能感借助方格图,求出各种图形的周长。
(在方格纸上计算平面图形的周长重点是解决方法的多样化。学生可以结合平面图形的特征,在计算时采用简便方法,从而为后续的学习作好铺垫。特别是对于不规则图形周长的计算,学生想出了许多可行的方法,渗透了转化,割补等重要的数学思想。)
四、拓展延伸,运用周长
【总结评价】
回顾这节课,评价一下自己: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学习的快乐吗 我们也可以评价一下别人:你觉的小组里谁在哪个方面比较突出或者你有什么建议想对他说的
【拓展】
今天的所学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可广泛了,(课件)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的应用随处可见。
做树叶书签。今天你们给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老师希望大家一起记住这个时间,我们可以把我们喜欢的树叶制成书签。在背面写上上课时间。展示(成品)
三年级数学周长是多少教案 9
教学目标:
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循序渐进地理解“周长”通过实践操作,概括推导出周长的公式联系生活,能够正确地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重点难点:“周长”的认识及其计算公式的推导。
课前准备:小黑板、投影片、铁丝围成的图形(不规则四边形、长方形)
教 学 过 程:
一、说话导入,认识“周长”
看下面两句话,能说说它所表达的意思吗?
a 、为了锻炼身体,同学们每天早上绕操场跑一圈
b 、花坛的四周是用篱笆围起来的。
①学生说自己的看法。(同学们在操场上跑一圈,篱笆把花坛围起来了)
②“一圈”什么意思?怎样才叫“围起来”?
③上课前,老师叫大家干嘛了?(沿操场跑一圈)现在谁能把跑的路线画出来?
(一学生上来画,其余的画在草稿上)
④是这样吗?(是的)那么在你的生活中看到过这样“一周”的情况吗?(生举例)
⑤从你们的回答中可以听出,你们已经懂得了一周的意思。在数学中我们把着一周叫“周长”(板书:周长)
二、举例论证,熟悉“周长”
A、 出示一些图形,问:这些图形有周长吗?如果有,请你指画出来好吗?
B、 是不是所有的图形都有周长?(不是)请你画一个。(学生上来画画验证)
C、 为什么这些图形没有周长呢?(学生解释)
D、 是的,这个没有封闭,找不到周长,现在谁能说说究竟什么是周长?
E、 小结周长的概念
三、实践操作,推导公式
1、 拿出准备好的图形,请学生想办法知道它的周长。(小组实践操作、汇报)
2、 出示不规则的铁丝四边形,请学生想办法知道它的周长。(学生思考后操作。拉直了量,量四条边再加起来。)
3、 出示用铁丝围成的'长方形,你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求出它的周长?(小组讨论)
反馈:只要量出长和宽。说为什么。
4、 同学们,通过对上面三个图形周长的测量,你有什么想法?
5、 现在我们已经量出这个长方形的长是7分米,宽是5分米。怎么样算出它的周长。
反馈:7+7+5+5=24 7*2+5*2=24(7+5)*2=24
6、 比较,你会选择哪种方法?为什么?
7、 好,那么我们就把第三种方法作为计算长方形周长的通用公式吧!谁能用文字表达长方形的周长公式?长方形周长=(长+宽)*2
四、联系生活,运用新知
有个木工师傅要做一个镜框,做之前他量好了长12分米,宽8分米,想叫你们帮忙计算一下周长,行吗?(学生计算,反馈)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三年级数学周长是多少教案 10
一、教材分析
长方形周长计算是在学生对四边形的特征、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且能很直观和形象地描述出一个平面图形的周长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材在编排上非常突出的一个特点是注意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注意让学生动手操作,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学生交流自己的算法和结果,使学生感悟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算,通过个性化的计算方法的交流、讨论,让学生一起来总结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二年级的时候已经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知道了它们都有4条边,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4条边都相等。在上一节课学生学习《认识周长》知道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就是4条边的总和。这些都是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基础。三年级的学生还具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新旧知识迁移的能力,有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的经历,这些能力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学生在归纳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公式时有一定的难度。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有条理地总结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周长。
2、过程与方法:
经历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情感目标:
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张扬学生的个性,体验探究成功的快乐。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推导、归纳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五、教学理念:
本课根据凯洛夫的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组织上课--复习旧课--提出上课目的,内容和要就--讲授新课--运用巩固--检查巩固。以及杜威的"做中学"教学理论,让学生自己推导归纳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六、教具的准备:多媒体课件、线绳、小棒(6厘米的4根,2厘米的1根,4厘米的2根,3厘米的1根)
七、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1、什么是图形的周长?
2、同学们用线围成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说一说它的周长。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板书: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齐读课题)【提出上课目的,内容和要点】
二、引入新课
跟学生说龟兔赛跑的故事:从前有只兔子跟乌龟比赛跑步,瞧,他们要出发了(课件出示龟兔赛跑图)。小兔子一直往前跑,这是它的路线图(长方形,长6米,宽4米),乌龟也不示弱的一直往前跑,这是它的路线图(正方形,边长5米)。同学们,小兔子跑的路程跟乌龟跑的路程哪个比较短呢?咱们一起看一看。你有办法判断出谁跑的路程长吗?【从学生熟悉的故事情境引入,为学生创设探究学生的情景提出问题。在问题的召唤下,唤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探索新知的动机。】
二、解决问题
1、兔子的路程:【探索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提问:兔子的路线有什么特点?(长方形)
长方形的`特征是什么呢?(两条宽并相等,两条长并相等)
怎么算长方形的周长呢?
小组讨论解决方法:小组讨论看你们有几种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小组讨论后汇报小结:(板书公式)
宽+长+宽+长=周长 宽+宽+长+长=周长
宽×2+长×2=周长 (长+宽)×2=周长
学生汇报结果。师主要引导认识(6+4)×2=20(米)这种有小括号的式子。强调:有小括号的式子,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师:现在我们发现求长方形的周长有这么多的方法,请同学们在小组里说说如何计算一个长方形的周长?
师: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方法有这么几种,这里的每一种方法都很棒,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比较简便?
2、小龟的路程
提问:怎样计算乌龟的路线(正方形的周长)。正方形的特征是什么?(四条边相等)
小组讨论解决方法:讨论怎样计算正方形的周长。你有哪些方法?总结成公式。
汇报结果:(板书公式)
边长+边长+边长+边长=周长
边长×4=周长
3、得出他俩的路程一样长
乌龟和兔子比赛究竟谁胜利了?
4、试一试 利用公式计算周长
课本44页练习十1、2两小题(单位:cm)
老师在黑板上画长方形(长3分米,宽2分米)正方形(长3分米,宽三分米)让同学上讲台来测量并计算。
5、质疑。
提问:要想求出长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
要想求出正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
提问: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释疑)
三、动动手,摆摆算算
以小组为单位:摆一摆:选4根小棒摆成一个正方形。 算一算:算出所摆正方形的周长。
师: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的小棒(4根6厘米的,1根5厘米的,2根4厘米的和1根3厘米的。)。你能选4根小棒摆成一个长方形吗?
师:谁能说说你是怎样摆的?
师:你能算出你摆的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吗?
师:现在我们再来摆摆正方形,然后算算它的周长。
四、巩固深化(课件出示)
1、填空
⑴ 长方形周长=( )
正方形周长=( )
⑵一个长方形长9厘米,宽比长少3厘米,它的周长是( )米。
⑶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5厘米,它的边长是( )米
1、判断.(用手势表示"√"、"×")
(1)一个长方形,长10厘米,宽5厘米,周长是10+5×2=30(厘米) ( )
(2)边长是3分米的正方形,周长是3×4=12(厘米) ( )
(3)一个长方形,长加宽的和是10厘米,周长是10×2=20(厘米) ( )
2、选择
⑴一个长方形的长是8米,宽是4米,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 )米.
A、12 B、24 C、32
⑵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64米,它的边长是( )米.
A、16 B、128 C、256
⑶一个正方形剪成2个长方形后,两个长方形的周长和( )原来正方形的周长。
A、相等 B、大于 C、小于
3、 解决问题
⑴一个长方形操场,长是100米,宽40米,围着这个操场跑两圈,要跑多少米?
拼成的长方形周长是多少?
⑵一个养鸡场是个长方形,它的一条长边是砖墙,其它边是用篱笆墙围成的,已知长是18米,宽是10米。问,篱笆墙总长有多少米?
五、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学得真不错,你有什么收获?你能用简短的话告诉大家吗?同桌互说,然后告诉大家。
六、课后延伸,解决实际问题。
1、寻找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周长的知识?(3-5个)
2、小组为单位,搜集数据计算教室门、窗、课桌、凳子面的周长。
七、板书设计 :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长方形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