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小学数学教案范文锦集6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第一课时
教学课题:
十几减9。
教学内容:
十几减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9。
2.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
通过实际操作理解算理,学会“破+法”“连减法”,掌握“想加算减法”,感悟算法的多样性。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9+3 9+7 9+4 9+6 9+9 9+2 9+5 9+8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9+( )=12 9+( )=13 9+( )=14 9+( )=15 9+( )=16 9+( )=17
二、探究交流,展示汇报
1.出示教科书P10的图。引导学生看图,提问:谁能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有15个气球,买了9个,还有几个?)
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算法的多样化
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该怎样列式?
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板书:15—9=
提问:如果没有图,要算15减9等于几,该怎样想?(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互相商量。教师可提示学生联系旧知识进行计算。)
[鼓励学生用学具摆一摆或在直观图中圈一圈的方法理解算理。]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1)9加6得15,15减9等于65 想加算减法
(2)15可以分成9和6,15减9等于6;连减法
(3)10减9等于1,l加5等于6; 破+法
(4)15减5等于10,再减4等于6。 连减法
教师对学生的不同想法,应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多思考。
[进一步提问:这么多的想法都是对的,那么你觉得哪一种方法又快又好呢?
(鼓励学生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想9加几得15,15减9得6)同时板书得数“6”。)]
2.小朋友玩套圈游戏,投了14个圈,有9个没套中,套中了几个?提问
(1)要求套中了几个,该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4-9=)
(2)得多少?怎样想的?教师板书得数“ 5”。
3.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内容?(十几减9)教师板书课题。该怎样计算这些题目呢?
[教师指题,引导学生总结出想加算减的方法,同时也鼓励学生可选择自己喜爱的方法进行计算。]
三、检测与反馈
1.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在桌子上用小棒摆一摆,边操作边小声地说想的过程。然后指名说,再在方框里填上数。
2.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3.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3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任指几题,让学生说一说最喜欢用什么方法计算。
四、课堂练习
1.完成教科书P11练习二第1、2题。
2.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十几减9
15-9=
10-9=1 9+6=15
1+5=6 15-9=6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上展开学习的。教学本课时引导学生从情景入手收集信息,发现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圈一圈,画一画的方法理解+几减9的不同算法,在比较中发现想加算减法是计算又快又对的一种方法,为今后的学习做了铺垫。
第二课时
教学课题:
十几减9的练习课
教学内容:
十几减9的练习课
教学目标:
通过十几减9的练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20以内退位减9的口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重点难点:
熟练掌握“想加算减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导入新课
填数计算,并讲一讲上下两行有什么联系?
9+( )=15 9+( )=18
15-9=( ) 18-9=( )
9+( )=14 9+( )=17
14-9=( ) 17-9=( )
二、课堂练习
1.完成P11页练习一的第4题。
(1)出示画面,让学生理解题意。
(2)让学生独立口算出每一个算式的答案,并将他们对号入座。
(3)教师任意选择一题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完成P11页练习一的第3题。
教师将l0、14、13、17……写在黑板上,然后教师一手拿着9的卡片在黑板上移动(不必按顺序),卡片对着十几就算十几减9。
[教师还可以随意在黑板上指题,全班每一个学生举数字卡片表示得数,这样能激发学生做题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习的效果。]
3.完成P12页练习一的第6题。
(1)出示题目让学生理解题意,口头叙述画面内容。
(2)提问:这道题告诉我们什么条件,要我们求什么?
学生观察后汇报
第一组植树8棵,第二组植树9棵,两个小组一共植树多少棵?
(3)请学生列式,并复述口算过程。
(4)你能根据列出的加法算式说出一个减法算式呢?说说这个减法算式中被减数、减数和差表示的意义吗?
4.完成P12页练习一的第8题。
(1)让学生独立理解题意,叙述画面内容。
(2)让学生通过画面内容想一想:这道题可以提什么问题?
(3)学生任意选择独立完成。
三、课堂练习
1.完成P11页练习二的第5题。
2.完成P12页练习二的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布置作业。
1、完成练习练习二的第9题。
2、完成第12页思考题
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的练习,使学生在有梯度的练习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了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在老师的鼓励下,运用想加算减法,学生计算的速度有了明显的提高。
第三课时
教学课题:
十几减8。
教学内容:
教材第13页例2、做一做及练习三1、2题。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8。
2、使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计算退位减法的思考方法。
重点难点:
掌握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常用的“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口算
8+3= 9+5= 7+6= 8+5= 7+4= 9+2= 9+8= 8+7=
2、看卡片,说出( )里应填多少。
9+( )=16 8+( )=13 9+( )=15 8+( )=17
3、12-9=3,说一说想的过程。
二、探究新知,展示交流
1、出示例2。
(1)观察画面,理解图意,复述画面内容。
一共有12个风车,我们要买8个,还剩几个?
(2)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3)学生分组讨论,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4)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列出算式。
12-8=4
[谈一谈你是怎样想的?]
10 - 8 =2 8 + 4 = 12 2 + 2 = 4 12 – 8 = 4
(5)小结:刚才大家动脑筋想出了几种不同的思考方法,这几种方法都很好。其中第一种方法比较快,它采用的是“想加算减”的思考方法。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也可以采用这种思考方法。
2、补充练习:摆一摆,算一算。
让学生在书桌上摆出8个红圆片,再摆出5个黄圆片,然后再摆上大圆圈。提问
(1)这种摆法表示什么意思?(8个红圆片,5个黄圆片,一共有13个圆片。)
(2)再用虚线套住7个红圆片,这种摆法又表示什么意思?该怎样列式?(13—8=5或13—5=8)计算时你是怎样想的?(让学生说一说思考过程。)
三、检测与反馈
1、完成P13页的“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口算,全班集体订正,个别题目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巩固破十法)]
2、完成P15页“做一做”的第二题。计算并说出上下两行之间的关系?(巩固“想加法算减法”)
3、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十几减8
12-8 =
10-8 = 2 8 + 4 = 12
2 + 2 = 4 12–8 = 4
教学反思:
本节课有了十几减9一课作基础,学习十几减8就减低了难度。孩子们在探究算法的过程中,圈一圈,摆一摆,从而使学生建立了减法的模型。为今后学习解决问题打下了基础。个别同学计算的速度和准确率有待提高,平时要加强口算训练。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联系具体的问题情境,理解并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2.能用分数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3.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
学会把总数看作1,运用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解决这类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当堂检测
1.红山小学校园里有一个花园,其中月季花的面积占1/4,杜鹃花的面积占1/3。月季花和杜鹃花的面积一共占花园的几分之几?
学生独立完成,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2.你能提一个用减法计算的问题吗?
月季花占的面积比杜鹃花少几分之几?
学生独立完成,汇报交流。
二、交流共享
1. 教学例2。
(1)出示例2。
指出: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板书课题: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2)尝试完成计算。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与整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相同吗?
指出: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相同。没有小括号,从左往右,依次运算;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里的算式。
2.完成教材第81页试一试。
谈话:先想一想应该如何进行计算,再在小组内交流。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81页练一练第1题。
学生独立计算后展示部分学生的.答案,并在班级里交流。
2.完成教材第81页练一练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反馈并说说:算式中的1表示什么?你是怎样想到用1表示全国人口的?
3.完成教材第81页练一练第3题。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并独立解答,然后同桌交流订正。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作业
1.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2.月季花的面积占1/4,杜鹃花的面积占1/3,都是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的?(板书:1)
3.你会列式求草坪的面积占几分之几吗?
你是怎样想的?
交流计算方法。
你是按照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的?
学生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
算法预测
(1)先把前两个分数相加,再和第三个分数相加;
(2)三个分数一次通分,然后把分子相加,分母不变。
用你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
练习十七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能熟练的'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理解分数的意义
1、一块布做衣服用去5/8。
2、一代面粉吃了3/10
3、一批货物已经运走了4/7。
4、挖一条水渠,第一天挖了全长的1/20,第二天挖了全长的2/35。
填空题:把()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份,()占其中的()份。
二、口算。
三、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四、文字题
1、1减去1/3的差,再减去1/2,等于多少?
2、3/10与3/5的和,再加上3/4,等于多少?
五、应用题
1、地球表面积约7/10是海洋,其余是陆地,陆地约占地球表面积的几分之几?
2、一件工程,甲队单独做需要20天,乙队单独做需要15天,丙队单独做需要18天,三队合作一天可完成这件工程的几分之几?
六、布置作业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2、培养学生合理利用各种信息(直观的、文字的)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初步的抽象思维的能力。
3、创设情景,在乐学中感知数学,在用数学中体会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合理使用各种信息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难点:是文字信息的处理。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揭题
小朋友们,这学期我们已经学习了许多数学知识,会用数学知识来解决身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方面的知识用数学
二、情景导入正题
1、出示停车场情景图,一个小朋友说:又开来了6辆。
根据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同桌讨论汇报。
3、教师指导。要求现在有几辆车?,就是把停着的汽车和开来的汽车合并起来,用加法计算。
[进一步开放教学活动,让学生有话可说,有问题可回答,激发学习兴趣,并为逐步形成抽象思维搭桥铺路。]
三、操作演示新题
1、元旦那天,幼儿园的'小明分到了又香又甜的巧克力饼干,后来老师又分给他,小明一共有几块饼干?
问:这道题能算吗?为什么?
教师把9个圆片贴在黑板上,圆片右边贴上又分给他----块和小明一共有几块饼干?的卡片,谁来把条件补上去?
[通过操作演示、补条件等学习活动,加深了对文字信息的理解,培养语言表达能力,逐步形成应用题雏形意识。]
四、巩固练习新题
1、出示堆雪人图(第121页第11题)
(1)看看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谁来说说图中提出了什么问题?
(2)请把你的解答填在书上。(指名反馈)
2、出示对话图(第121页第12题)
(1)图中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2)根据对话,提一个问题。
(3)反馈。
五、回顾总结课题
从你们身边的事物找一找,根据9+5的算式,提出两个条件和一个问题来。想一想,怎么编?可以与同伴讨论,可以与老师、与爸爸妈妈讨论,看谁编的问题好。
[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应用数学的能力,通过编题练习,深化所学知识。]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1、喝过可乐吗?知道可乐的来历吗?
2、今天我们带来了一组饮料,一种是苹果汁、一种是蜜糖水,来配一种饮料。
出示配制表。并要求:不要太贪,配起来之后不要喝完,每个人品一点,再留下一点样品,作好记录。(板书:配 记 品)
学生小组工具:苹果汁、蜜糖水、量杯、配制表、纸杯若干。
饮料配制记录表
类型 数量 品评
第一款 苹果汁 ml
蜜糖水 ml 味道最好的是第 款
苹果汁 ml
蜜糖水 ml
第二款 苹果汁 ml
蜜糖水 ml
第三款 苹果汁 ml
蜜糖水 ml
请代表向大家推荐自己配的饮料
师记录: 苹果汁 蜜糖水
(1)20ml 20
(2)30ml 20
(3)20ml 10ml
(4)30 30
(5)30 30
(6)30 30 ——看来30:30还是最受欢迎的
(7)30 20
选一个研究一下:
用质量代表苹果汁,用水量代表蜜糖水
按20、10的配法,总量是30。如果要配60的话,怎么配?
(我认为总共是3份,质量占2份,水量占1份。现在是6份,一个占4份,一个占2份,实质还是2份1份)
(两个30合为一个60)
要配90的话,怎么配呢?
假如要配少一点,配15的话,怎么配?
假如要生产的话,怎么告诉厂家配制的方法?
生1:告诉他,如果水是1,汁是2。
生2:告诉他,汁是水的2倍。
生3:告诉他,汁与水的比是2:1
生4:告诉他,水占汁的1/2
生5:告诉他,汁的量比水的量多1倍。
生6:水量是汁的百分之五十。(板书到生4边)
生7:水量比汁的量少一倍
生8:汁是总量的2/3。水是总量的1/3。
师:汁的量是水量的2倍,你怎么看出来的?
……
师:都在变,就是倍数关系没变
再问:2/3、1/2是怎么来的?
再问:汁量和水量的比是2:1,是什么意思?
汁量是2份,水量就是1份。
你能不能解释一下,具体怎么变?
把10看作1份,20就是2份。………………
60和40的配法是不是按刚刚的方法配的?为什么?
变的过程中关系不能变。
那么60和40按生3的写法就是几比几啊?
3:2 怎么想的?
把这些叫配方。
2比1通常写成2:1,这个号和冒号不一样,叫比号。前面叫前项,后面叫后项。
比可以用多种写法写,可以写成2/1。指着说各项。
写3:2,再改写,再说各项。
把自己配方写成几比几。再按这个配方去配。
走出自己的位置,去品尝一下其它组的饮料,猜猜他们的苹果汁与蜜糖水的量的比是几比几?
了解生活中的比
出示(有图):
(1)桌子与椅子的.数量比是1:4
(2)婴儿头长与身高的比是1:4
(3)这种棉麻混纺布中棉与麻的重量比是1:4
选一个比向同伴解释它的意思。
(1)生用倍数关系、份数、分率去解释,师即时理出头绪,小结方法。
(2)假如婴儿的头长是…………厘米,身高多少厘米?
如果是4米呢?生疑,师指出不切合实际
再请一个学生上台,看看是不是1:4
又指出1:4不能随便用。
出示划船图:
看划船图你能写出哪些比?
1:6 1只船,6个人
1:1 男生与女生的比是1:1
1:1 西湖与船的比是1:1
1:2 划船的人与坐船的人的比1:2
4:6 划船浆的支数与人数
1:1 左右两边划船人的比
1:4 让同学猜一猜 1 船与船浆的关系 船与坐船人的比
所写学生揭示答案
在生活中有哪些(比如衣食住行、家里、学校里……)地方有比?
手与头 2:1
衣与裤 1:1
砌房时水与泥土 1:2
爸爸与妈妈 1:1
手与脚 1:1
师引:黑板长与宽的比大概是多少?(2:1、3:2)
倒底哪个对,量一量看。
拉一学生,你们看我和这个同学体重的比是多少?
(3:1、4:1、)
哪个对呢?我是60千克,生是25千克,几比几?
晚上睡觉时,床和我的比是1:1
……
生活中的比是无所不在的。
出示:我国有悠久的青铜器铸造史,先秦古籍《考工记》记载了各种器物铸造的器物——
火药 ——配制黑色火药原料是火硝、硫磺和木炭,它们重量的比是15:2:3。
看看我们今天学的是什么?
板书:生活中的比
有什么感受。
(好几个学生提到比例,师问:你们头脑中的比例到底是什么意思?指出生活中的比例和数学中的比例不一样)
还想了解些什么?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复习关于表内乘、除法、角、方向与位置,统计与分类等内容。
2、让学生学会整理知识点。
3、热闹、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
学会从图中读取信息,发现知识点。
教学难点:
灵活利用情景图结合所学内容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
电教设备或挂图、多媒体课件、正方体等李具。
学具准备:学具卡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本学期的数学知识已经学完了。上节课我们对照所学内容从情景图中发现了许多数学信息。现在我们一起来或故这些知识点。
二、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探究新知。
1、出示左上角的图片。引导学生对方位知识进行整理。
(1)师:今天刮的是西风,那么明天刮什么风呢?对于明天刮什么风我们不能确定,只能猜测,这就是我们前面学到的关于可能性的问题。
(2)师:房子的东面有条河,从真个信息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信息?
(3)出示不同角度的汽车,让学生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可看到不同的视图,深刻体会根据视图判断观察着的位置。
2、出示课本102页的图。
(1)让学生算一算“有多少玉米”?让学生说一说师怎样算的。
用加法算:8+8+8+8+8=40(个)
用乘法算:8×5=40(个)
(2)让学生算一算“树上有多少只小鸟”,引导学生复习混合运算。
(3)让学生算一算鸭和鹅的只数,发现它们的倍数关系
3、复习“角的认识”。
引导学生回忆。
(1)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2)角分为直角、锐角、钝角
(3)简单画一些角,让学生比一比大小。
4、复习统计的有关知识。
再次出示课本108-109页的情境图引入学生对统计知识的整理
三、回顾整理,拓展应用
自主练习
计算。
20—3×6 6×5+20 80—5×6 7×5—20 90—4×9 42—3×8 7×5—20 90—4 x9 42—3×8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这节课你又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