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大班数学教案模板锦集九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数学教案9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数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会看图自编加法应用题,并能正确书写加法算式。
理解加法的含义,学习5以内数的加法运算,掌握加法的基本运算方式,初步了解互换、互补规律。
活动准备
苹果、柿等水果、各种价格标签
准备好的幻灯片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师:森林里熊妈妈要开家超市,它需要准备好多的东西呢,看,它现在正在摆货品呢!可是他遇到了一个难题,邀请我们小朋友帮帮忙?你愿意帮助熊妈妈吗?
二、基本部分
师:请小朋友们数一数货架上一共有几个苹果?(5个)这里有两个盘子,请小朋友把这五个苹果摆放在这两个盘子里,有几种分法呢?
5可以分成1和4,5可以分成2和3,5可以分成3和2,5可以分成4和1。
师:小朋友们真棒,货品摆好了,超市顺利开业了,吸引了好多小动物们前来购买,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有哪些小动物来了
师:小猴子最先跑来了,小猴子先拿了一个苹果,后来觉得太少了又拿了一个苹果,小猴子一共拿了几个苹果?(两个)
板书:1+1=2
这是一个加法算式,第一个1表示先拿的那个苹果,第2个表示后来拿的那个苹果,“+”表示把两个数合起来,“=”表示前边两个数合起来的数量和后边的数量相等。
超市迎来的第二位顾客是象妈妈,象妈妈带着它的象宝宝也来到了超市,他先拿了三个柿子给了小象,又拿了一个柿子留给自己,象妈妈一共买了几个香蕉?(4个)
列算式:1+3=4,3+1=4
师:熊妈妈又遇到麻烦事了,它太粗心了,忘记招聘收银员了,今天它要向咱们小朋友招聘了,看看谁是最优秀的收银员。老师先来扮演小顾客,妈妈给我了五元钱要我去超市买两样东西,我买了苹果和牛奶,苹果是1元钱,牛奶是3元钱,我一共花了几元钱?
请小朋友用盒里的小教具列出算式1+3=4
下面老师请小朋友来扮演小顾客来超市购物,请小朋友通过教具列出算式计算出消费的欠款。
三、结束部分
师:小朋友表现的`这么棒,熊妈妈一时之间还不能决定哪个小朋友最适合当收银员,但是它为我们准备了好吃的水果,让我们一起来尝尝吧。
活动反思
活动目标中看图自编加法应用题在课堂中没有提及到,没有达到预期设计的目标,活动中幼儿的注意力并没有完全被吸引到教师所讲授的课堂内容上,
教师评价
1、目标中要求看图自编加法应用题。
2、没有将目标中要求的了解互换、互补规律详细讲解。
3、开始部分应带领幼儿复习5的组成而不是5的分解
4、活动过程中,课堂用教具发的太早,将幼儿的注意力吸引去了。
大班数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操作探索学习知识,充沛体验学习数学的兴趣。
2、培养幼儿的分析推理能力、知识的迁移能力和笼统思维能力。
3、引导幼儿学习6的第三、四组加减,掌握算式:1+5=6 2+4=6 3+3=6 4+2=65+1=6
活动准备;
物质:教具:课件幻灯片两张,写有6的第三、四组加减算式,小奖品若干。
学具:每人一个数字卡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出示礼物,增进感情,引起兴趣。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真高兴,特意为你们准备了一份特殊的礼物,这是专门用来奖励爱动脑筋、积极回答问题的小朋友的奖品。小朋友不要担心,只要你们大胆动脑筋考虑问题,就一定能够拿到大奖,你们有信心吗?
二、展开:
1、组织幼儿进行游戏,复习6的第一、二组加减。
师:"你们听,老师朗诵儿歌了"新年到,放鞭炮,你一炮,我一炮,快快乐乐放鞭炮。"哎!鞭炮在哪里呢?快找找呀?找到了打开看看,上面写的什么?原来是加减算式,怎么放鞭炮呢?假如小朋友能够洪亮完整的念出算式和得数,就会听到"嘭啪!响炮"的声音,假如念错了,就会听到"嘶哑炮"。谁第一个来?请幼儿拿着自身的算式到前面来读,读完后站在幼儿面前。依次请其他幼儿前来参与游戏。
引导观察问:"这些都是与几有关的算式?"小结:对,刚才游戏中的算式是6的一局部加减算式,今天老师来教小朋友用一种新方法学习8的另一局部加减算式,你们赞成吗?好,我来问你们一个问题,你知道8的加减算式是怎样得来的吗?
2、引导幼儿观看课件二:探索发现组成式与加减算式的关系,明确加减算式中的交换率和逆运算。
师: 请看这里,61+5=6、5+1=6156—1=5、 6—5=1这是小朋友学过的6的一组成式,我们一起来读一下:6能分成1和5,1和5和起来是6。引导幼儿说出:"1和5是局部数,6是总数",两个局部数合起来是总数,合起来就是"加"的意思,因为1和5合起来是6,所以,我们得出了算式:1+5=6;再根据加号两遍数交换位置得数不变的规律,我们又推出了5+1=6,这就是加法算式的由来;那么,那么减法算式是怎么得来呢?在组成式中,6是一个比较大总数,1和5是小的局部数,总数去掉一个局部属等于另一个局部数,去掉就是"减"的意思,所以,我们得出减法算式6—1=5,这就是减法算式的由来。在减法算式中有这样一个规律:等号两边的数交换位置,算式仍然成立。用数的组成式来学习加减算式,这就是王老师今天要交给你们的巧方法。问:"一个组成式能推出几个算式呢?"几个加法?几个减法?
小结:一个组成式能推出四个算式,两个加法,两个减法。你们明白了吗?现在我就来考考你们。
3、播放课件三,幼儿进行自我操作探索,教师进行巡回指导。
师:你们看,62 4 引导观察组成式,使幼儿明确总数和局部数。根据这个组成式,能推出几个加减算式呢?请小朋友快快用你的笔写出来吧,比一比谁写得又对又快又多。预备开始:
幼儿利用新的组成式推理算式,教师进行巡回指导,注意个别辅导,照顾个体差别。提醒速度快的幼儿可以互相交流,小声读出自身的所摆得算式。
4、集中幼儿,归纳总结。
问:"谁来念自身的算式?""为什么2+4=6呢?"小结:因为2和45合起来是6所以,2+4=6加号两边的'数交换位置得数不变,得出4+2=6 。6是总数,总数6去掉局部数2,就等于另一个局部数4,所以6—2=4,6—4=2。以同样的方法学习3+3=66—3=3。在归纳时,注意引导观察,"这次,你推出了几个算式?为什么只有两个算式呢?"因为在这个组成式中,两个局部数是一样的,交换位置后结果还是相同的。注意随时为幼儿的胜利颁奖。
5、概括6的第三、四组加减算式:
1+5=6、5+1=6、6—1=5、6—5=1、3+3=6、6—3=3,引导幼儿集体读出算式。小结:今天小朋友表示的很棒,积极动脑,回答问题,寻找规律,书写算式,人人都是"智慧之星",为自身鼓掌祝贺!
6、游戏"小商店"复习加减。
刘老师为了向小朋友表示祝贺,为你们准备了许多喜欢玩的玩具和用具,介绍:在3号区有小汽车玩具,4号区有毛毛玩具、2号区有铅笔盒、6号区有书包,请小朋友凭卡领取,在小筐里有若干写有6的三、四组加减算式卡片,每人用一张卡片领取物品,要求是:得数是几,就到几号区领取,领取后可以去告诉身后听课的老师,你从几号区领取的玩具,为什么?
三、结束:引导幼儿,到户外去观察,自然结束:
师:"小朋友!咱们抱着自身的收获,到楼下和其他班小朋友一起来分享我们的收获好吗?自然结束!
活动反思:
我觉得,这个活动让孩子们学会了很多,在快乐的心情中讲述,幼儿也很快乐的学习,而且6的加法算式他们全都学会了。最重要的是快乐,孩子们快乐,作为老师的我也很快乐。
大班数学教案 篇3
课题生成:
幼儿数学活动要求教师们在活动中,首先做到的就是要使幼儿真正理解一个数学概念,并掌握这一概念的的属性。“星期”这一时间概念的属性之一是其顺序性(星期一、星期二……星期日),之二是其周期性(七天一循环,周而复始)。因此,此数学活动宗旨就是让幼儿理解星期的顺序性、周期性,初步形成“星期”即“周”这一概念。其次、还要注意到紧密联系幼儿已有的序数、邻数的知识,联系幼儿生活中天天伴随“星期×”的经验,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了本次活动。
课题名称:认识时间“星期”(大班数学活动)
活动目标:
1、复习巩固1~7的序数,2~6的邻数。
2、认识时间“星期”,了解其顺序性、周期性,初步形成“星期”概念。
3、激发幼儿对时间的兴趣,积极、主动、快乐地参与学习活动。
活动准备:
教具学具方面:录音机、多媒体计算机各一台,录有童话电《星期妈妈和孩子们》的磁带一盒。星期转盘游戏的课件,星其盘操作材料若干套(与幼儿小组数相同)。
幼儿知识经验准备:学习了7以内的序数和邻数,通过挂台历对“星期”时间概念有初步了解。
活动过程:
1、复习巩固:1~7序数,2~6邻数(3分钟左右)。
(1)复习序数:出示1~7数字娃娃(排列无序),请幼儿帮助数字娃娃从小到大的.顺序排队,并讲出第一、第二……第七各是谁呀;数字娃娃,老师出示大写数字表示。
(2)巩固邻数:以“数字娃娃找邻居”的游戏形式进行。 例如:老师以数字娃娃的口气问,我是2,我的邻居是几和请小朋友帮助我,帮我找出好邻居。幼儿可回答二、二、二、你自居是一和三,一和三是你的好邻居。
2、新授:认识时间“星期”,了解其顺序性、周期性(18,20分钟)
(1)听文学作品《星期妈妈和孩子们》的童话故事,第一遍口头讲述故事后提问,童话的名称及故事里讲到谁?(老师出面期妈妈图片)她想干什么?幼儿回答后,老师交代本节课新授
是认识“星期”,并提出以下问题,星期妈妈一连生了几个孩子?给孩子取了什么名字?穿什么颜色的衣服?请幼儿边听录音,边思考。
(2)听录音故事《星期妈妈和孩子们》。
放录音同时随故事情节出示星期娃娃图片(打乱星期一期日的顺序),然后请幼儿回答以上问题。
需要强调的是:星期妈妈的第一个孩子是谁?第二个孩亏谁……最后一个孩子是谁?让幼儿帮星期妹妹排队,明确星其顺序性。
(3)转盘游戏:找邻居(老师示范转动转盘,然后町请个别幼儿操作)。
规则:转动转盘后,指针指到星期×,就请小朋友讲出星期×的两个邻居。(如,星期二,星期二的两个邻居是星期一和星期三)游戏反复进行4、5次。
突出强调:星期日的邻居是谁呢(意在突破星期的周期性这一难点,让幼儿具有明确的周期意识,即一个星期有七天,一个星期结束,下一个星期开始)。
3、幼儿操作活动:转盘游戏“找邻居”(8~10分钟)。
幼儿分成若干组,每组一个星期转盘,一组幼儿轮流转动转盘,同组全体幼儿共同讲述指针所指星期×的两个邻居是星期×和星期×。(意在让幼儿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感觉星期的顺序性、周期性,形成星期这一时间概念。)
4、活动评价(2分钟)。
引导幼儿与老师一起淡谈这节课认识了什么?明白了什么道理?玩星期转盘游戏的感受。
5、分组进往角色游戏:“找邻居”。
七名幼儿一组,分别戴上星期娃娃头饰,扮演星期一至星期日七个角色形象,手拉手围成圈,顺时针转动,边转边说:星期一、星期二……星期日,七个娃娃在一起,快快乐乐做游戏,游戏的名字叫“找邻居”。
接着星期一先发问,我是星期一,我有两个好邻居,我的邻居是几和几?其余六个星期娃娃可回答,星期一,星期一,你有两个子邻居,你的邻居是星期日和星期二。
接下去由星期二、星期三……星期日顺次提问,方法同上,游戈延续进行。
星期妈妈看着孩子们,想呀想呀,觉得它们都非常可爱,漂亮,于是她高兴地说:“有了,好听的名字有了。”她边说边伸个食指,轻轻地点着那排圆溜溜的脑袋:“梅花、桃花、兰花…~是她只报了三个名字就停止了,“唉!不行,不行,这不是同花的名字一样吗?”
星期妈妈又看着孩子们,想呀想,觉得它们都非常聪明,伶俐,于是她叉快乐地喊了起来:“有了,有了,好听的名字有她边说边伸出一个食指,轻轻地点着那圆溜溜的脑袋:“聪聪、明明、伶伶、俐俐......”可是念到这儿;她叉停住了,“哎呀,不行,这不是跟小腮友们的名字一样了吗?”星期妈妈又想,突然,她拍着自己的大脑袋自言自语地说:“啊哈!我真糊涂,七个孩子不正好是一天接一天生的吗?就按他们出生的次序排名吧!”“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七。”星期妈妈说到最后一个孩子的名“星期七”时,感到这个太别扭了,她想了一下说一天生一个孩子,一天就是一日,星期七就叫星期日吧。星期妈妈取好七个名字,嘘了一口气,高兴;“好啦好啦,七个好听的名字、算取好啦!”
过了一会,星期妈妈拿来两件红色的衣服说:“星期六、星期日是我七个孩子中最小的两个孩子,就让他们穿上最漂亮的红吧!”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这五个孩子长得大。星期妈妈说:“给他们穿上黑衣服最漂亮”,于是她又拿来黑衣服,一边给他们穿一边笑嘻嘻地说:“黑衣服,黑衣服,黑出白皮肤,衣服黑,皮肤白,人人见了都喜爱。”
星期妈妈的孩子们渐渐地长大了,他们不但学会了走路,而且,还经常手拉手围在妈妈身边,跳起快乐的“圆圈舞”呢!
效果评析:
此教学活动以游戏贯串始终。开始部分以“数字娃娃排队”“数字娃娃找邻居”游戏形式复习巩固7以内的序数和邻数,激励了幼儿学习热情,为新授作了知识铺垫。新授部分以幼儿喜爱童话故事《星期妈妈和孩子们》向幼儿介绍“星期”知识,幼儿在全神贯注地欣赏中,了解了星期的有关知识,并对星期的顺序性、周期性有了粗浅的理解。紧接着通过星期转盘游戏,幼儿在实际活动中,真正体验到了星期概念的内涵,透彻地理解了星期的顺序性,突破了星期周期性这一难点。然后通过活动评价,使幼儿主动活动中获得的知识在老师的帮助下得到了整理、概括,在理解的前提下学习运用数学语言。最后幼儿在有趣的角色游戏中,形象地展示了自己的学习情况,轻松愉快地结束教学活动。整个活动寓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于一体,幼儿在动静交替的活动中积极主动地学习,并获得成功的喜悦,课堂气氛活跃,效果好。
专家点评:
看到本课题的生成,教师对活动重点和难点的把握以及教学方法和步骤的思考,可以看出教师已能对所组织的数学活动进行理性的思考了,幼儿园数学活动是一种充满理性的活动,而我们白教师常常还只是停留在追求教学形式和方法的变化上,能从理解的高度去思考教什么、为什么教、怎样教的人还较少。希望幼儿教师学会从经验到理论的提升。
反思与讨论:
淡谈你对有关幼儿数学教学方面理论的了解和认识。
大班数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用自然物首尾相连的方法测量长度,理解用不同长度的自然物测量,数据不同但结果相同。
2、在听赏故事中引发对测量活动的兴趣。
3、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4、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材料准备:
ppt课件、木夹子、吸管等。
活动过程:
一、讲述故事,引发测量兴趣(价值分析:通过谈话,引发幼儿对测量活动的兴趣)
提问:知道蛇究竟有多长,可以用什么方法?
小结:测量可以知道物体有多长。
二、根据故事,尝试工具测量(价值分析:梳理测量要点)
(一)、提问:许多相同的`夹子,怎么量?(价值分析:通过操作,尝试用首尾相接的方法测量)
小结:很多夹子用一个接一个的方法可以测量出蛇的身长。
(二)、提问:一根吸管,怎么量?(价值分析:通过探索,尝试用做记号的方法测量)
小结:一根吸管用做记号的方法可以测量出蛇的身长。
(三)、提问:没有材料,怎么量?(价值分析:通过交流,了解身体的某一部分也可以作为测量工具)
小结:没有材料时用自己的身体的某个部位也能测量。
(四)、提问:同样是蛇,量出的长度为什么不同?(价值分析:通过比较,理解用不同的测量物测量,结果不同)
小结:不同长度的材料测量,数据不同但长度相同。
三、延伸故事,巩固测量方法(价值分析:通过到环境中去寻找,进一步探究生活中的测量工具)
我们再去找找其它的测量工具来测测小蛇的身长,看看结果怎样?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大班数学教案 篇5
大班数学活动按规律排序
活动目标:
1、能够细致观察并发现排序的规律。
2、能够自创、合作创设另种或两种以上的规律。
活动准备:
1、各色图形卡片若干(幼儿操作用),16张长条白色卡纸(上面画有曲直不同的线)展示板一张。
2、音乐(军民大生产)、课件
3、五彩塑料夹若干、硬纸卡圆形4块、地垫若干
活动流程:
一、初步感知有规律排序(激趣)
1、自身感知:
(1)敲小鼓(XX)孩子拍手转圈、跺脚进入→“刚才小手小脚是怎么做游戏的”?发现规律→小结:原来这是按规律延续的舞蹈动作。
(2)“小手小脚能跳舞,胳膊有没有这个本领呢?我们来试试看”(尝试)“根据孩子的表现(......动作..)宝宝能不能排成一排有规律的把这两个动作做出来呢→(展现)”真厉害!老师奖励你“(拍手:拍手、大拇指、双拍手、大拇指......)
(3)“你看,小手、小脚、胳膊都能有规律地来游戏,我们可不可以学小猫和小狗的叫声来进行有规律地声音排序呢”先和同伴商量一下怎么排?现在小猫和小狗一边叫一边做回小凳子。(喵..汪汪...喵...汪汪.喵...)
小结:刚才小朋友做的游戏,都是一组一组有规律延续下去的,这就是有规律的排序。
2、拓展感知:
“现在老师请你做小小侦查员,四下侦查一下活动室里有没有按规律排序的东西?我给你1分钟的时间,可以边走边找,但是要注意轻声慢步不要影响到别人。(找→坐回→叙述→认同)有规律排序的物体真的在我们活动室有好多啊!
现在你再回忆一下,在家里、在路上、在广场和公园里有没有按规律排序的.地方?(想象、回忆→课件:生活中有规律排序的场景)
小结:有规律排序的物品真是无处不在啊,它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丽、更方便!
二、操作感知有规律排序,引导幼儿探索发现不同的排序方法。
“刚才小朋友做了小侦查员和小小观察员,我不知道你的建筑能力怎么样”?文盛家园又新盖了一栋50号楼,就在我们幼儿园的楼后边,物业管理处把设计小花园的任务给了我们班的小朋友,今天我们先设计图纸,设计好了送给他验收,你有信心完成吗”?
“好,现在我们先进行一个小任务,用各种颜色的“石头”设计花园的围墙,围墙必须是按规律排序的,争取设计的和别人不一样,有创造力的人才是最好的建筑师”(设计→师观察发现→展示点评,突出:按形状不同排列、按物体量的差异的特定规律排列、按不同形状物体数量递增规律排列等排序特征)
教师小结:原来同一种的物品可以按不同的规律进行很多不同的排法。
三、验证操作:合作感知多种规律排序的有趣方法。
1、“有了漂亮的花园围墙,我们进行下一个“大工程”铺两条长长的路,铺的路不仅要美观而且要通往花园的各个地方。(1)、现在请自己找8个好朋友一组(2)1分钟商量好设计方案(3)到材料处领好“大理石地面砖”开始铺路。
2、巡视发现有意识引导→评价(孩子叙述地面砖的排列规律)
结束活动:“工程设计完成我们来庆祝一下吧:敲小鼓随节奏做拍手跺脚各种动作,现在,我用相机吧咱们的设计图拍下来,给物业管理处送过去,他们肯定会很满意。同时我也要把设计图给你们的爸爸妈妈发过去,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宝宝有多厉害!走吧!
大班数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根据方向标记和序数找到对应的物品,或给指定物品标出方向,用正确的序数表示其位置。
2、建立初步的双向排序的概衾。
3、体验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幼儿已对左、右方位比较熟悉。
2、1~1O的数字卡,方向标记,操作单,笔。
【活动过程】
一、复习1~1O的顺逆唱数和单双数。
1、出示1~10的数字卡,复习顺逆数和单双数。
师:瞧,小兔姐姐给我们送礼物来了,可是在途中遇到了一点困难,我们一起去帮帮它吧!(请看图)
2、引导幼儿观察,在圆圈内填上合适的数字。
师:兔姐姐从哪里开始出发呢?(……)对了,兔姐姐就是从房子旁边的红点开始出发了,你看,有三条路呢?先走这条路吧!按照箭头的顺序1、2、这儿应该是几呢?……
师:我们再来看看这条路,按照箭头的顺序1、3、这儿应该是几呢?咦,小朋友发现了没有这条路上全是单数。
师:我们再来看看这条路,按照箭头的顺序,这儿应该是数字几呢?这条路上全是双数。
二、初步按照左、右方向判断物体的位置。
师:刚才我们一起帮兔姐姐解决了困难,兔姐姐出发了,它走呀走呀、走呀走呀,在这儿兔姐姐还遇到了三个关口,(出示第一关)
1、看,这儿有什么?(苹果)有几只苹果?(我们一起来数一数)还有什么?(箭头)
2、介绍方向标记“→”“←”。
师:看这个箭头指向哪里?(指向右边)这个箭头就表示从左往右。
师:这个箭头指向哪里?(指向左边)就表示从右往左。
3、尝试将方向标记和序数结合起来寻找对应的苹果。
师:现在请你从左往右数一数红苹果排在第几个?
从左往右它排在第四个,看看这个标记上有什么?(箭头和数字)你知道这个箭头是什么意思?(从左往右)数字是什么意思?(第4个)对了,这个标记就表示从左往右数红苹果排在第4个。
师:请你从右往左数一数绿苹果排在第几个?这个可以怎么表示呢?用一个什么方向标记呢?它排在第几个呢?请你来找一找。
师:这儿还有一个绿苹果,从左往右数它排在第几个呢?用哪个标记呢?(出示两个,幼儿选)
师:顺利通过第一关,插上一面小红旗。
三、根据画面尝试双向排序与定位。
1、根据方向标记为每一只小动物确定位置并用序数表示。
师:看兔姐姐遇到的第二关,我们先从左往右看,第一个是……第二个是……,我们再从右往左看排在第一个的是……第二个是……
师:小乌龟从左往右数它排在第几个?从右往左数排在第几个?
教师小结:看方向标记变化了,小动物的位置也相应的发生了变化。
师:兔姐姐遇到的新难题,看小狗下面的标记卡上有什么方向标记?(从左往右的方向标记)那从左往右数小狗排在第几个呢,这个缺少一个数字标记,应该是几呢?(老师示范贴数字)
师:看看这儿的方向标记,数一数小青蛙下面应该是数字几呢?(请小朋友来找)
……
教师小结:小朋友真聪明,第二关也通过了,我们也来插上小红旗,接下来还有最后一关,也是最难的一关,你们有信心吗,来给自己打打气,加油!加油!
四、通过操作体验感知物体的'序数,找准方向标记。
1、引导幼儿根据序数画上方向标记。
师:看第三关也是要我们完成标记卡,小鱼下面的标记卡上有数字缺少什么呀?(方向标记)那这条小鱼是从左往右数第1个,还是从右往左数第一个呢?那我们个它送上一个从左往右的方向标记?
……
师:太棒了,顺利通过第三关。插上一面小红旗,瞧!兔姐姐的礼物到了,看看里面是什么?(出示一片美丽的红枫叶)。
师:红枫叶上还藏着秘密呢?我们一起来看。
2、引导幼儿根据序数和方向标记找到对应的胡萝卜并把它圈出来,同时在后面相反方向标记下写出这个胡萝卜相反方向的序数。
师:胡萝卜前面有一个标记,什么意思呢?请你从左往右数圈出第八个萝卜(教师示范)后面看这个方向标记,请你从右往左数找找刚圈的萝卜,它排在第几呢?(数字记录在这个方向标记的下面)
师:现在请每位小朋友拿一份礼物,到后面的桌上开始做吧。(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师:做好的小朋友坐到小椅子上,检查检查,也可以相互检查检查。(请一幼儿上来,集体检查并帮助纠正)
师:现在请小朋友相互检查检查,做的对的小朋友可以把红枫叶贴到红枫树上。(教师集体检查)
师:小朋友都做得非常好,我们一起把这棵美丽的红枫树当做回礼送给兔姐姐吧。(教师带领幼儿离开教室)
大班数学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3-4;
2、理解它们表示的数量;
3、会用手指头表示3-5;
4、会写3、4和5。
教学重、难点:写3、4和5。
教学准备:课件、贴纸、数字卡片3、4和5、可数的物件教学时间:学习3-5 20分钟,写3、4 和5 15分钟,5分钟互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请生用手指表示1和2。
2、请生用点点表示1和2。
3、请生用物体表示1和2。
4、请生背数字儿歌。
5、请生写1和2。
二、新授
1、这是数字几?引出3(出示课件)。数一数有几只小鸭子?用点点怎么表示?谁会用手指表示?3像什么?(3像耳朵听声音)(出示课件)谁会写3?来数数有几只耳朵?
2、看看老师的`手指是几?引出4。用点点表示。数一数有几只耳朵?你们有几只耳朵呀?谁来帮我数四只粉笔。谁还能数出4个其它物体?怎么写?像什么?(4像红旗迎风飘)(出示课件)数红旗。
3、引出5。5怎么表示呢?谁来用点点表示。想知道怎么写吗?(出示课件)像什么?(5像称钩来买菜)
三、巩固练习
1、请生用手指表示数字。
2、请生用点点表示数字。
3、请生来带读数字。
4、请生写3、4和5。
四、作业写3、4和5各8排。
教学反思:有些孩子3和5写不好,有些孩子喜欢用以前的手势表示5,不是不行,只是为了以后用手指算数时更加方便,最好要求学生用大拇指表示5。
大班数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圆柱体的外形特征。
2、会辨认圆柱体的物体,能从周围环境中找出相似的物体。
3、发展观察能力和辨别能力。
4、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5、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圆柱体的积木若干;
2、操作册:第6册P53。
活动过程:
1、预备活动。
(1)师幼互相问候。
(2)走线,线上游戏:摸摸**快回来。圆圈中摆放若干大砖块、大积木、易拉罐。幼儿听音乐在圆圈周围自由走动。
2、集体活动。
(1)复习长方体、正方体、球体等,感知圆柱体。
请一名幼儿把双手伸到相中选中一个几何体,摸一摸、想一想,充分感知后大声地向其他幼儿描述魔道的东西是什么样的。
(2)认识圆柱体。
游戏继续进行,当幼儿摸到圆柱体,经过描述后,其他幼儿不能准确猜出是什么几何体时,教师举起圆柱体,告诉幼儿:这种形体叫圆柱体。
请幼儿在教室里找出和圆柱体的积木相同形体的物品,通过自有触摸和摆弄,感知圆柱体的外形特征。
(3)请幼儿试着滚动圆柱体和球体,观察它们在滚动的时候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不一样。并尝试从写披上向下滚,看看谁滚得快、滚得远。
3、完成操作册。
(1)教师示范、讲解操作册习题。
(2)分发幼儿操作册,教师巡回指导幼儿进行。
(3)教师批改幼儿操作册,错误的地方督促幼儿订正。
4、交流小结,收拾学具。
指导幼儿参观学习同伴的活动成果,收拾操作材料。
活动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圆的知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也为后面学习圆锥的知识奠定了基础。
成功之处:
1、注重知识的拓展。在教学圆柱的认识时,通过把一张长方形的硬纸贴在木棒上,快速转动木棒,让学生观察转动起来后的形状是一个圆柱形。对于这个形状学生很容易想到,但是对于这个内容背后的知识更加需要学生掌握。在教学中我没有把知识点止于这一步,而是利用教具让学生清楚的观察到:当以长方形的长为轴旋转,长就是圆柱的高,宽就是圆柱的底面半径;当以长方形的宽为轴旋转,宽就是圆柱的底面半径,即以长方形的哪条边为轴旋转,哪条边就是圆柱的高,而另一条边就是圆柱的底面半径。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在解决相应的问题时就不会感到无从下手,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2、 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注重圆柱知识的推导过程。在教学圆柱的侧面积时,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让学生对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长方形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特别是圆柱的侧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学生发现了长方形的长=圆柱的底面周长,宽=圆柱的高。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3、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在教学圆柱的体积时通过教具的现场演示,学生清晰地看到了圆柱转化成长方体的过程,学生很容易发现:长方体的体积等于圆柱的体积,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长方体的高等于圆柱的高,由此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公式也是底面积乘高,并进一步推导V=∏r2h。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发现虽然形状发生了改变,但是体积不变,这也是数学教学中需要学生掌握的数学思想方法,除此之外,转化思想也是必不可少,这两种数学思想方法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对于以后的学习,对于学生的终身学习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徐云鸿主任说:几何直观于学生而言,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于教师而言,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它是数形结合思想的体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虽然徐老师说的是几何直观,但是对于其它在小学阶段中必须渗透的变中不变思想、转化思想也是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大班数学教案 篇9
【活动设计】
大班的孩子对一些基本的平面图形已有了初步认识,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开始对图形的分割组合比较感兴趣。为了加深幼儿对图形分割组合关系的认识,帮助幼儿理解图形之间的关系,促进幼儿思维灵活的发展,为此设计了本节活动内容。
【活动目标】
1、学习分割、组合图形,发现图形之间的关系。
2、能将一种图形变出不同数量的各种图形。
3、创造性运用各种图形组合物体形象。
【活动重点】图形之间的分割、组合关系。
【活动难点】图形的组合创新。
【活动准备】
教具:课件、正方形的卡纸、相机。
学具:幼儿每人一张正方形的卡纸、一把剪刀。
【活动过程】
一、找图形。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新朋友,看!是谁?你们见过机器人吗?在哪见过?那这个机器人跟你们以前见过的有什么不同?这个是由什么组成的?找一找机器人身体各个部位是什么图形?看看机器人的哪个部位是圆形?……
二、幼儿操作探索发现图形的变化。
1、折一折。
(1)咱们变个魔术吧?(分给幼儿每人一张纸)这是什么图形?老师告诉你,它还有魔力呢,只要你用手折一折,它会变成两个其它形状的图形。咱们都来折一折,看看它会变成两个什么图形?
(2)幼儿动手操作,自由探索图形的`变化。师观察、指导。
(3)幼儿演示变化的结果,一个正方形变出两个图形。
(4)试着折折你刚才没用到的方法。
2、剪一剪。
(1)用剪刀剪一下使一个正方形变成两个图形。
(2)幼儿动手操作。师观察指导。
(3)说说你的一个正方形变化出了两个什么图形?展示不同剪法的幼儿作品。
3、比一比。
把剪开的两部分图形比一比,它们一样大吗?你们发现了什么?谁的两个图形一样大?(正方形对折后剪开,可以变成两个同样大小的图形。)
4、拼一拼。
把剪开的两部分图形拼成一个图形,能变成什么图形?(正方形剪开后的两个图形还能合成原来的图形。)
三、图形宝宝大变身。
1、现在把剪开的图形宝宝再继续变化,还能变出什么图形?数一数你现在有多少个图形?你们真厉害!一个正方形能变化出这么多图形。
2、图形拼贴。
用你手中的图形在桌子上拼一拼,既可以组合成一个图形也可以拼成一幅画,咱们看看谁的作品跟别人不一样,谁的更有创意。
3、展示作品,分享,交流。
四、活动延伸。
请幼儿试着把长方形、三角形、梯形、圆形剪一剪、拼一拼、比一比。